外阴瘙痒起疙瘩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因素有阴道炎相关(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外阴局部感染(细菌、病毒感染);非感染因素有过敏反应(接触性、食物药物过敏)、外阴皮肤病(外阴湿疹、外阴硬化性苔藓)、其他因素(外阴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影响)。
一、感染因素
(一)阴道炎相关
1.霉菌性阴道炎
女性较为常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除了外阴瘙痒起疙瘩外,还常伴有白带增多,白带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其发病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因素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高,适合念珠菌生长繁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使念珠菌得以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2.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便器等间接传播。患者外阴瘙痒明显,可伴有灼热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黄白色泡沫状,有臭味。女性在经期前后、妊娠期等阴道环境改变时容易发病,此时阴道pH值升高,有利于滴虫生长。
(二)外阴局部感染
1.细菌感染
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细菌可在外阴局部滋生繁殖引起感染。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外阴出现红色疙瘩,伴有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形成脓肿。青少年女性如果平时不注意勤换内裤,外阴局部潮湿,就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中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2.病毒感染
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在外阴部位出现簇集或散在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伴有剧烈瘙痒和疼痛。单纯疱疹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且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复发,比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过度劳累的人群更容易发病。
二、非感染因素
(一)过敏反应
1.接触性过敏
女性使用不合格的卫生用品,如卫生巾、护垫等,其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引起外阴过敏反应。表现为外阴瘙痒、起红斑、丘疹等。不同个体对外界物质的过敏反应存在差异,一些女性可能对卫生巾中的香料、胶黏剂等成分过敏;穿着化纤材质的内裤,由于化纤不透气且容易摩擦外阴皮肤,也可能引起接触性过敏。
2.食物药物过敏
食用某些易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等,或服用某些药物后,也可能出现外阴瘙痒起疙瘩的过敏表现。药物过敏引起的外阴症状可能同时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比如服用抗生素后出现药物过敏,不仅外阴有症状,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相应的过敏皮疹。
(二)外阴皮肤病
1.外阴湿疹
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表现为外阴瘙痒剧烈,伴有红斑、丘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外阴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其发病与过敏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有关。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外阴湿疹;内分泌失调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外阴皮肤的状态,增加患病风险。
2.外阴硬化性苔藓
多见于40岁左右女性,也可见于幼女。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变薄、失去弹性,出现萎缩性改变,可伴有外阴瘙痒。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性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幼女患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局部刺激有关,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可能影响外阴的正常发育。
(三)其他因素
1.外阴营养不良
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等,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病变部位皮肤增厚似皮革,有鳞屑、皲裂等。其发病可能与外阴局部长期处于潮湿、摩擦等刺激环境,以及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老年女性由于皮肤老化,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发生外阴营养不良相关病变。
2.全身性疾病影响
如糖尿病患者,除了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外,高血糖状态也可能导致外阴皮肤瘙痒,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还可能引起外阴皮肤的一系列改变。黄疸患者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皮肤瘙痒,外阴也可能受累出现瘙痒起疙瘩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