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型过敏性紫癜需从临床表现评估腹痛特点、伴随症状,体格检查关注腹部体征与皮肤紫癜,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过敏原检测,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CT,还需与外科急腹症、其他紫癜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鉴别。
一、临床表现评估
1.腹痛特点
多见于儿童患者,腹痛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脐周或下腹部绞痛,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儿疼痛较为剧烈。腹痛常先于皮肤紫癜出现,也可与紫癜同时发生或在紫癜出现后发生。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从性别角度看,男女患儿在腹痛表现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性别患儿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对于有过敏性紫癜病史的患儿,再次出现类似腹痛表现需高度警惕腹痛型过敏性紫癜复发。
2.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年长儿可能能明确表述恶心、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
少数患儿会出现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便血可为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潜血试验常呈阳性。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腹部查体时,腹部可有压痛,但一般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这与外科急腹症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年龄患儿,查体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调整方式,幼儿可能因不配合导致查体不准确,需耐心安抚后再进行。
皮肤紫癜检查是重要部分,皮肤紫癜多分布于下肢伸侧、臀部,也可累及上肢,紫癜为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初起为紫红色丘疹,高出皮肤表面,压之不褪色,随后可转变为暗紫色、黄褐色,逐渐消退。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对于不同年龄患儿,血常规指标有一定正常范围,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依据儿童各年龄段正常参考值判断。
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这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
2.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均正常,可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导致的腹痛。
3.尿常规
部分患儿可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提示可能合并肾型过敏性紫癜,需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情况。对于婴幼儿,留取尿常规标本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规范操作以保证结果准确。
4.过敏原检测
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查找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药物(如青霉素等)、感染源(如链球菌等)。了解过敏原有助于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疾病复发。不同年龄患儿过敏原谱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常见过敏原与成人有差异。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可观察腹部脏器情况,如肠壁有无增厚、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对于腹痛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腹部超声可能显示肠壁水肿等表现,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腹部超声表现因脏器发育差异可能有一定不同,如幼儿肠管相对较细等特点可能影响超声观察。
2.CT检查
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但在怀疑有其他腹部病变时可考虑进行。CT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腹部组织结构,如有无腹腔内出血等情况,但需注意辐射对患儿的影响,尤其是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严格掌握CT检查适应证。
五、鉴别诊断
1.外科急腹症
如急性阑尾炎等。外科急腹症一般有固定的压痛点、肌紧张、反跳痛等表现,且腹痛特点与腹痛型过敏性紫癜不同,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可鉴别。例如急性阑尾炎患儿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血常规中白细胞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等。
2.其他紫癜性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而腹痛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正常,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鉴别。
3.消化系统疾病
如肠炎等。肠炎患儿多有腹泻、发热等表现,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等,与腹痛型过敏性紫癜的腹痛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不同,可通过大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