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黄斑区炎性反应致组织肿胀影响视力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白内障术后及眼外伤、高度近视等,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诊断靠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分针对原发病和眼内注射,特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儿童出现相关情况要及时就医防影响视力发育,老年需定期检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定义
眼黄斑水肿是眼底视网膜黄斑区发生炎性反应、液体渗入,致使黄斑区组织肿胀的病理状态,黄斑是视网膜感受强光并精细辨别物体形态等功能的重要区域,该区域出现水肿会严重影响视力。
二、病因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可损伤视网膜血管,引发血管通透性改变,进而导致黄斑水肿,这是成年人中常见的致盲性眼黄斑水肿病因之一,且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发生风险越高。
2.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积聚在黄斑区引发水肿,其中分支静脉阻塞和中央静脉阻塞均可导致此类情况。
3.葡萄膜炎:眼部葡萄膜发生炎症时,炎症因子可影响黄斑区血管,造成血管渗漏,从而引起黄斑水肿,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如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等)都可能伴随黄斑水肿问题。
4.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可能出现黄斑水肿,其具体机制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
5.其他:眼外伤、高度近视等也可能引发眼黄斑水肿,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变长等病理改变易导致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发水肿。
三、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患者可自觉视力逐渐模糊,且视力下降程度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轻度水肿可能仅表现为视力轻度减退,严重时视力可明显下降至严重影响日常视物。
2.视物变形:患者会感觉看到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原本笔直的线条变得弯曲等,这是因为黄斑区水肿影响了视网膜对物体形态的正常感知。
3.中心暗点:在视野中心区域出现暗点,即患者注视物体时,中心位置有一块区域看不清,这也是眼黄斑水肿常见的表现之一。
四、诊断方法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等设备观察黄斑区的外观情况,可初步发现黄斑区是否存在水肿相关的异常表现,如黄斑区色泽改变、隆起等。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这是诊断眼黄斑水肿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精确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等情况,直观呈现黄斑水肿的程度和范围,为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准确依据。
五、治疗方式
1.针对原发病治疗:若眼黄斑水肿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则需积极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若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改善视网膜静脉回流等;对于葡萄膜炎引起的,要规范使用抗炎药物治疗葡萄膜炎。
2.眼内注射治疗:可采用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这类药物能抑制血管新生和血管渗漏,从而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依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决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糖尿病管理方案,密切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而引发眼黄斑水肿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眼黄斑水肿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
2.儿童患者:若儿童出现可能导致眼黄斑水肿的情况,如眼外伤等,需及时就医检查,由于儿童眼部处于发育阶段,眼黄斑水肿可能对其视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避免延误病情影响未来视力。
3.老年患者:老年人群中眼黄斑水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相关的眼底退变等,老年患者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旦发现眼黄斑水肿相关症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护眼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