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宝宝脑瘫可从观察运动发育情况(如俯卧抬头、翻身、四肢运动)、检查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表现)、评估反射情况(原始反射如握持、拥抱反射及姿势反射如紧张性颈反射),还可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头颅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进行专业检查,若发现异常表现持续或多项异常,需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早期发现干预对预后重要。
1.俯卧抬头:正常5个月宝宝俯卧时能抬头较稳,下巴离开床面。若宝宝俯卧抬头很差,头不能抬起或抬起很低,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5个月宝宝颈部肌肉发育能支撑头部较好抬起,这是运动发育的基础指标,若达不到可能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与脑瘫相关。
2.翻身情况:5个月宝宝大多能从仰卧翻到俯卧或从俯卧翻到仰卧。如果宝宝不能完成翻身动作,或者翻身很困难,动作不协调,也需引起关注。正常的翻身动作需要全身肌肉协调运动,脑瘫患儿可能因肌肉张力异常等原因导致翻身障碍。
3.四肢运动:观察宝宝四肢活动是否对称、灵活。脑瘫宝宝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少,或四肢运动时不协调、僵硬或松软等情况。例如,正常宝宝会主动伸手抓握物品,且双手活动对称,而脑瘫宝宝可能单手或双手抓握不灵活,或活动不对称。
检查肌张力
1.肌张力增高表现:触摸宝宝肌肉时感觉较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比如屈伸宝宝肢体时,明显感觉到比正常宝宝阻力大,宝宝可能出现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不易掰开等情况。这是因为脑瘫患儿脑部病变影响了对肌肉张力的调节,导致肌张力异常增高。
2.肌张力减低表现:宝宝肌肉松软,被动活动肢体时感觉很松垮,缺乏正常的张力。如抱宝宝时感觉宝宝身体像棉花一样软,抬头无力,四肢活动软弱无力等。肌张力减低也是脑瘫可能出现的表现之一,由于脑部损伤导致肌肉控制异常。
评估反射情况
1.原始反射
握持反射:正常5个月宝宝握持反射逐渐减弱,但仍存在一定的握持反应。如果握持反射仍很强,长时间不消失,或者很弱几乎没有,都可能有问题。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就有握持反射,随着月龄增加会逐渐消退,脑瘫宝宝可能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异常。
拥抱反射:5个月宝宝拥抱反射应已减弱。若拥抱反射活跃,宝宝受到刺激时反应过度,或该反射仍明显存在,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与脑瘫相关。
2.姿势反射
紧张性颈反射:当转动宝宝头部时,正常宝宝会出现相应的姿势调整。如头向一侧转动时,同侧上肢伸直,对侧上肢屈曲。若脑瘫宝宝该姿势反射异常,可能出现头转向一侧时,上肢姿势异常,不能正常调整。
进行专业医学检查
1.脑部影像学检查
头颅超声:对于囟门未闭的宝宝,头颅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脑部结构,如脑室系统、脑实质等情况。如果发现脑室增宽、脑实质回声异常等情况,提示脑部可能存在病变,需要进一步排查脑瘫的可能。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前几个月进行,因为囟门未闭时超声能较好地穿透。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包括脑组织的细微病变。通过MRI可以观察大脑皮质、白质等部位是否有异常,如是否存在脑发育不良、脑软化灶等情况,这些都与脑瘫的发生密切相关。MRI能更准确地判断脑部的病变情况,为脑瘫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EEG):可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情况。脑瘫宝宝可能存在脑电图异常,如出现异常放电等情况。但脑电图异常不一定就是脑瘫,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过它能帮助了解大脑的功能状态,对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温馨提示:在观察宝宝情况时,要注意宝宝的个体差异,但如果发现上述情况持续存在或有多项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康复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早期发现脑瘫并进行干预。因为5个月宝宝年龄较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预后非常重要,能最大程度改善宝宝的预后情况,提高宝宝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