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伴白带呈豆腐渣样常见原因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机会性感染引发,其他可能原因有卫生习惯不良、长期用抗生素、糖尿病;诊断靠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用抗真菌药物,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糖尿病、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瘙痒伴白带呈豆腐渣样,最常见的原因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假丝酵母菌属于机会致病菌,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当阴道内环境改变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约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假丝酵母菌转化为菌丝相,大量繁殖生长后才出现症状。
二、其他可能原因
1.卫生习惯不良:长期不注意外阴清洁,局部潮湿,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等病原体滋生。比如部分女性不勤换内裤,或者使用不透气的卫生用品,会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可能出现外阴瘙痒伴豆腐渣样白带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卫生习惯影响不同,青春期女性若运动后未及时清洁外阴,孕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外阴局部更敏感且易潮湿,都更易受影响。
2.长期应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内微生态平衡,使假丝酵母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出现相应症状。不同年龄使用抗生素情况不同,育龄女性可能因治疗其他感染长期用抗生素,老年女性若有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也可能长期用抗生素,都需注意防范。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阴道内糖原含量高,pH值改变,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出现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等表现。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血糖控制不佳时都易出现这种情况,需积极控制血糖来降低感染风险。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会观察外阴阴道情况,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2.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取阴道分泌物置于玻片上,滴10%氢氧化钾液,在显微镜下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其阳性率可达70%-80%。
pH值测定:正常阴道pH值为3.8-4.4,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阴道pH值通常在4.5左右。
培养法:若疑为顽固病例,为明确诊断可进行真菌培养,同时可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四、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一旦确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根据情况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等局部用药,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氟康唑等口服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比如妊娠期女性用药需更加谨慎,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格外谨慎,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避免全身用药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首要任务是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按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规律用药控制糖尿病,并且注意外阴局部的护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复发。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治疗时除了使用抗真菌药物外,可适当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来增加阴道局部抵抗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