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肥大是慢性宫颈炎表现,宫颈糜烂曾被认为是柱状上皮异位,现知有生理和病理之分。生理性多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如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等则有不同严重性,需通过妇科检查、TCT、HPV、阴道镜等检查判断,生理性定期筛查,病理性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处理,如慢性宫颈炎局部用药、宫颈上皮内瘤变依级别治疗、宫颈癌综合治疗。女性要重视定期妇科检查及时处理问题。
一、宫颈肥大糜烂的含义
宫颈肥大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宫颈黏膜引起的炎性改变,主要是宫颈腺体和间质的增生,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体积较正常增大。而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糜烂,过去认为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现在认为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使得宫颈表面呈现出红色颗粒样改变,外观类似糜烂。
二、严重程度判断
1.一般情况
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多发生在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期、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此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不属于严重情况,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自行恢复。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青春期女性随体内激素水平稳定可能逐渐恢复;生育年龄女性若因口服避孕药等导致,停药后可能改善;妊娠期女性产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也可能恢复正常外观。生活方式方面,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即可。
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类似宫颈糜烂样改变:如果是由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引起的类似宫颈糜烂样改变,则有一定严重性。例如慢性宫颈炎除了可能导致宫颈肥大外,还可能出现白带增多、异味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而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则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若为后者则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手术、放化疗等,情况较为严重。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尤其是年龄在30岁以上或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等病史的女性,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时更要警惕病理性因素,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和HPV检测等。
三、相关检查与监测
1.检查方法
妇科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宫颈外观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宫颈肥大、糜烂样改变等。
TCT和HPV检测:TCT可以检测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病变,HPV检测可以判断是否有高危型HPV感染,这两项检查对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非常重要。对于不同年龄女性筛查频率有所不同,一般25~65岁女性建议每3年联合筛查一次TCT和HPV;65岁以上女性若既往筛查结果均阴性,可考虑停止筛查,但如果有异常情况则需继续检查。
阴道镜检查:如果TCT或HPV检测结果异常,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观察宫颈病变情况,必要时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宫颈是否有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四、处理原则
1.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可,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等。
2.病理性情况
慢性宫颈炎:如果有白带增多等症状,可以根据病情给予局部药物治疗,如使用保妇康栓等,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据病变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有一定的自然消退率,可定期随访观察;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一般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术等治疗。
宫颈癌:需要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生育需求等因素,例如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宫颈癌患者可能会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总之,宫颈肥大糜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严重程度,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性质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尤其是女性要重视定期的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