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部疼痛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外阴炎及阴道炎累及外阴,非感染性因素涉及外阴皮肤病(如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湿疹)、外伤、神经源性因素、外阴肿瘤及心理因素等,各因素有不同病因机制及相应年龄性别特点。
一、感染性因素
(一)外阴炎
1.病因及机制: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女性外阴部皮肤较薄嫩,且靠近尿道、肛门,容易受到细菌污染。不注意外阴清洁、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例如,长期使用卫生护垫会使局部透气性差,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从而引发外阴炎导致外阴部疼痛。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尤其在青春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可能使局部皮肤抵抗力稍有改变,更易受感染;育龄女性由于性生活等因素接触病原体机会增多,也是高发人群。
(二)阴道炎累及外阴
1.病因及机制:常见的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阴道炎时阴道分泌物增多,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可引起外阴部疼痛。例如,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呈豆腐渣样,大量分泌物刺激外阴会导致局部瘙痒、疼痛等不适。其发病与阴道内菌群失调、局部潮湿等有关,长期应用抗生素、妊娠等因素都可能诱发阴道炎进而累及外阴。
2.年龄与性别因素:育龄女性是阴道炎的高发人群,而幼女也可能因雌激素水平低等原因发生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同样会出现外阴部疼痛等症状;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因生理结构特点更易患阴道炎相关疾病。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外阴皮肤病
1.外阴硬化性苔藓
病因及机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病变主要累及外阴皮肤,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变薄、弹性减退等,可引起外阴部疼痛、瘙痒等症状。研究表明,该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年龄与性别因素: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但幼女也可发病,幼女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或母体雌激素影响等有关。
2.外阴湿疹
病因及机制: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如过敏反应、局部潮湿、摩擦等。外阴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伴有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导致皮肤破损、疼痛。例如,对卫生巾、内裤材质过敏可引发外阴湿疹。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过敏体质者更易患病,女性由于外阴局部解剖特点,在接触过敏原等情况下更易发生外阴湿疹。
(二)外伤
1.病因及机制:外阴部受到外力撞击、骑跨伤等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比如,女性在运动过程中骑跨到硬物上,或性生活时过于剧烈等都可能导致外阴部外伤。
2.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均可能发生,青春期女性因活动量较大可能增加外伤风险;育龄女性在性生活或运动中需注意避免外伤情况发生。
(三)神经源性因素
1.病因及机制:如外阴局部神经受压、神经炎等可引起外阴部疼痛。例如,盆腔肿瘤压迫外阴神经时,可导致外阴部出现放射性疼痛;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引起神经病变,累及外阴神经时也会出现疼痛症状。
2.年龄与性别因素:糖尿病患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若女性患有糖尿病则可能出现外阴神经源性疼痛;盆腔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女性。
(四)其他因素
1.外阴肿瘤
病因及机制:如外阴良性肿瘤(如乳头瘤、纤维瘤等)、恶性肿瘤(如外阴鳞状细胞癌等)。肿瘤生长可压迫周围组织或侵犯神经等引起外阴部疼痛。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等因素有关。
年龄与性别因素:外阴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女性;外阴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2.心理因素
病因及机制:长期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外阴部疼痛。心理因素通过神经内分泌等途径影响身体的感觉和反应,使得患者对外阴部疼痛的感知增强。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因心理因素出现外阴部疼痛相关表现,女性由于社会心理压力等因素相对更易受心理因素影响出现此类躯体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