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状因病情轻重及范围大小而异,常见下腹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发黄有异味;急性盆腔炎可发热,体温38℃左右至39-40℃;可致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改变;病情严重时累及周围组织有消化系统症状,累及泌尿系统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一、下腹疼痛
1.疼痛特点
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常加重。病情较轻时可能是隐痛,病情较重时疼痛较为剧烈。例如,急性盆腔炎患者下腹疼痛症状往往比较明显,可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不同人群表现略有差异,育龄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结构特点,炎症刺激下疼痛感受可能相对典型;而老年女性盆腔炎时,疼痛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重视。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盆腔血液循环相对不畅,发生盆腔炎时,下腹疼痛可能更易被忽视或加重。而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对盆腔炎引起的下腹疼痛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已患有盆腔炎时运动需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疼痛。
二、阴道分泌物增多
1.分泌物性状
分泌物可呈脓性,颜色发黄,有异味,如腥臭味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宫颈腺体、子宫内膜腺体等分泌功能亢进,同时伴有白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使得分泌物成分发生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分泌物增多的表现也有区别。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在发育中,发生盆腔炎时分泌物增多可能同时伴有月经周期等方面的变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发生盆腔炎时分泌物增多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会有异常分泌物出现。
2.与病史的关系
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的女性,发生盆腔炎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黏膜屏障,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进而引起分泌物异常。
三、发热
1.发热程度
急性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也可高达39℃-40℃。发热可为低热或高热,低热时可能仅自觉身体有轻微发烫,高热时则会伴有寒战等表现。
儿童患盆腔炎时,发热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突然且波动较大。例如,幼儿盆腔炎可能表现为突发的体温升高,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盆腔炎时发热可能更不易控制,且容易合并其他感染情况,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病情评估和处理。
四、月经异常
1.月经周期改变
盆腔炎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导致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提前、推迟或月经周期长短不一。例如,急性盆腔炎可能使月经周期暂时缩短或延长,慢性盆腔炎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长期的月经周期紊乱可能进一步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整体身体状况。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发生盆腔炎时月经异常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关注其月经变化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本身月经就处于紊乱阶段,发生盆腔炎时月经异常可能与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相互交织,增加了病情判断的复杂性。
2.月经量改变
月经量可能增多或减少。急性盆腔炎时,由于炎症刺激子宫内膜,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而慢性盆腔炎长期影响子宫内膜,可能引起月经量减少。月经量的异常改变对于女性自身健康是一个重要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五、其他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盆腔炎病情严重时,可能累及周围组织,刺激肠道,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例如,盆腔炎症蔓延至肠道周围,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就可能出现这些消化系统表现。对于老年女性,本身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发生盆腔炎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与消化系统本身疾病相鉴别。
2.泌尿系统症状
如果盆腔炎累及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高。对于儿童患者,泌尿系统症状可能表现为排尿时的不适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