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检测包括血液检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核酸检测,确证试验的免疫印迹法,以及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不同检测有其原理、操作流程和适用人群及意义,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高危行为人群检测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血液检测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原理: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血液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如果人体感染了HIV,血液中会产生相应抗体,通过ELISA可检测到。
操作流程:采集静脉血,将血液样本与包被有HIV抗原的试剂反应,若样本中有HIV抗体则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过一系列洗涤、加酶底物等步骤,根据颜色反应判断结果,一般需要一定时间出报告。
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各种生活方式的人群,是初步筛查HIV感染的常用方法。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确证;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早期感染,因为存在窗口期。
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原理:基于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检测发光强度来定量或定性检测HIV抗体等相关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性通常比ELISA更高。
操作流程:同样采集静脉血,样本与标记物反应后,在特定仪器下检测化学发光信号,从而得出HIV抗体等的相关数值。
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各类人群,对于早期发现HIV感染有重要意义,尤其在ELISA初筛阳性后的进一步确认或早期感染的检测方面有优势。
二、核酸检测
1.原理: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IV核酸,能更早发现感染,因为在抗体产生之前核酸就可被检测到。常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操作流程:采集静脉血,提取血液中的核酸,将其与含有HIV核酸序列引物和探针的反应体系混合,通过PCR扩增,利用荧光信号实时监测产物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HIV核酸。
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怀疑早期感染(如高危暴露后短时间内)、新生儿感染排查(母亲HIV阳性时)等情况。对于窗口期感染的检测更敏感,能更早明确是否感染HIV。
三、艾滋病确证试验
1.免疫印迹法(WB)
原理:将HIV病毒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加入待检血清,若血清中有HIV抗体则与相应病毒蛋白带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通过显色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HIV抗体带型。
操作流程:在ELISA初筛阳性后进行确证,取初筛阳性样本与HIV抗原反应,根据出现的特异性条带判断结果,如gp41、gp120、gp160、p24等带型。
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ELISA初筛阳性的人群,是HIV感染的确证方法。不同的带型组合可明确是否为HIV感染以及感染的大致情况。
四、口腔黏膜渗出液检测
1.原理:利用口腔黏膜渗出液中可能存在的HIV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快速检测试剂,如胶体金法。
操作流程:用口腔拭子擦拭口腔两侧及牙龈等部位,获取口腔黏膜渗出液,将拭子与检测试剂反应,根据试剂上出现的线条判断结果。
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不愿采血但又想快速初步筛查的人群,如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快速排查。但准确性相对血液检测稍低,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手段,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血液确证试验。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HIV可能会垂直传播给胎儿,所以孕妇需常规进行艾滋病检测。检测流程与普通人群类似,但在采样和结果解读时需考虑孕期特殊情况,如早期感染的排查等,以便及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
2.新生儿:母亲HIV阳性的新生儿需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可通过核酸检测等方法,因为新生儿自身抗体可能来自母亲,不能仅依靠抗体检测。要注意采样的规范性,避免污染等情况影响检测结果,尽早明确新生儿是否感染HIV,以便及时干预。
3.高危行为人群:如有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都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因为这类人群感染风险高,早期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也能采取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