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相关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宫颈细胞学检查用宫颈刷取细胞后经处理由病理医生镜检;HPV检测用宫颈刷取材,通过核酸杂交技术等检测是否感染及亚型;阴道镜检查前要注意相关准备,检查时放大观察并定位活检;当细胞学或阴道镜发现可疑病变时进行宫颈活检,根据情况选取可疑部位取材送病理。
一、宫颈细胞学检查
1.取材方法
通常使用宫颈刷在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区旋转刷取细胞,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的人群,操作时需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患者不适,但要保证取得足够的细胞样本。例如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在取材时更要注意操作规范以获取准确结果。
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一般不进行常规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因为儿童宫颈发育尚未成熟,进行该项检查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检查流程
将刷取的细胞样本涂抹在玻片上,然后进行固定、染色等处理,之后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通过细胞学检查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早期病变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正常宫颈细胞形态有一定差异,医生会依据相应标准进行判断。
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1.取材方式
同样采用宫颈刷在宫颈部位采集样本,与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取材部位相同。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感染HPV的风险可能增加,在取材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女性的生理特点,操作要轻柔。比如年轻女性宫颈相对较柔软,操作需更加谨慎。
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进行HPV检测时要充分评估风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取材,因为妊娠期宫颈的生理状态有所变化,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
2.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等。通过检测是否存在HPVDNA以及具体的亚型等,来判断是否感染HPV。不同亚型的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不同,例如高危型HPV16、18等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HPV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致癌风险因素,不同年龄女性感染HPV的亚型分布可能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三、阴道镜检查
1.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需注意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等,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对于有阴道炎症等情况的女性,需要先治疗炎症后再进行阴道镜检查,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果存在阴道炎症等问题,要遵循相应的治疗和检查安排。比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阴道炎症,需要先处理炎症。
特殊人群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较薄,在检查前要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操作方式,减少对阴道黏膜的损伤风险。
2.检查过程
医生将阴道镜镜头放入阴道,通过放大倍数观察宫颈阴道部上皮和血管的变化,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部位可以进行定位活检。在检查过程中,会根据宫颈的外观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不同年龄、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宫颈的外观表现,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例如有宫颈病变病史的女性,在阴道镜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原有病变部位的变化情况。
四、宫颈活检
1.取材时机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阴道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需要进行宫颈活检。对于不同年龄女性,根据其病变可疑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活检,比如年轻女性如果可疑病变程度较低,可能会先进行观察等处理,而年龄较大且可疑病变程度高的女性可能会更早进行活检。
有宫颈癌家族史等特殊病史的女性,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更加积极地考虑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措施,因为这类人群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2.取材操作
在阴道镜引导下,用活检钳在宫颈的可疑部位取小块组织,然后将组织送病理检查。操作时要准确选取病变明显的部位,不同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会影响病变部位的分布,医生要精准取材以保证病理结果的准确性。例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可能影响宫颈局部环境的女性,其病变部位可能与正常人群有所不同,取材时要特别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