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疾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典型症状有急骤起病、体温不规则升高的发热,因红细胞大量破坏及影响骨髓造血致的贫血,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的黄疸;严重并发症包括脑型疟疾(出现神经症状与体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肾功能变化及水电解质紊乱)、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呼吸表现及氧合指数降低);还可有消化道症状、循环系统衰竭表现,儿童因生理特点受影响更显著。
一、典型症状
1.发热
体温变化特点:恶性疟疾患者多起病急骤,体温可迅速升高,常呈间歇性、不规则性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在短时间内达到39℃-40℃甚至更高。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特点,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可能发热更为急骤且波动较大,婴幼儿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发热周期:恶性疟疾的发热周期不典型,与间日疟、三日疟等其他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疾有所不同,其发热间隔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能会出现持续高热的情况,而不像间日疟那样有相对规律的间日发作或隔日发作等周期。
2.贫血
发生机制:恶性疟原虫主要侵犯内脏微血管中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同时还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引起贫血。在儿童中,由于其造血储备能力相对较弱,贫血可能会更为严重,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长期慢性贫血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问题。
贫血程度表现:轻度贫血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稍感乏力;中度及重度贫血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
3.黄疸
出现原因: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黄疸。患者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现象。儿童发生黄疸时,家长需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肝脏代谢功能相对较弱,黄疸可能会对其肝功能产生进一步影响,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黄疸程度表现:轻度黄疸时,可能仅能在皮肤较薄的部位如面部、颈部等观察到轻微黄染;重度黄疸时,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明显,甚至可能出现尿色加深等情况。
二、严重并发症表现
1.脑型疟疾
神经系统症状:是恶性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者会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脑型疟疾对其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
神经系统体征: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患者的意识状态会逐渐恶化,从嗜睡、谵妄发展到深度昏迷。
2.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功能变化:恶性疟原虫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受损等情况,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水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表现。儿童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由于其肾脏代偿能力较差,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等相应的救治措施。
水电解质紊乱: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3.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如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等。儿童由于肺部组织相对脆弱,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其呼吸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氧合指数变化: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氧合指数)降低,提示呼吸功能严重受损。
三、其他表现
1.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喂养困难等情况,长期的消化道症状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2.循环系统症状:严重的恶性疟疾患者可能会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儿童的循环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循环衰竭的发生可能更为突然和严重,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