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可由过敏原接触、食物因素、内在因素中的免疫系统异常引发。过敏原接触包括植物性过敏原(花粉、某些植物接触)和动物性过敏原(毛发皮屑、昆虫叮咬);食物因素有蛋类、海鲜类、乳制品等常见致敏食物;内在因素涉及个体免疫状态差异和免疫功能紊乱易致皮肤过敏。
一、过敏原接触
(一)常见过敏原类型及影响
1.植物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致敏花粉,春季多为树木花粉,如桦树、杨树等;秋季则常见草类花粉。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当人体接触或吸入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异物,引发过敏反应。例如,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群,在桦树花粉飘散的季节,暴露于含有桦树花粉的环境中,皮肤可能出现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对花粉产生过敏反应,且在户外活动时接触花粉的机会较多,需要特别注意防护。
某些植物接触:如漆树等,直接接触其汁液或植株后,皮肤会出现红肿、丘疹、水疱等过敏表现。一些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园艺工作者,由于经常接触植物,接触这些致敏植物的风险较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等。
2.动物性过敏原
毛发皮屑:宠物的毛发、皮屑中含有过敏原,如猫过敏原Feld1等。对宠物毛发皮屑过敏的人,接触宠物后皮肤可能出现瘙痒、皮疹等症状。对于有宠物的家庭,尤其是有儿童的家庭,需要定期给宠物洗澡、梳理毛发,保持室内清洁,减少过敏原的存在。儿童与宠物接触密切,更容易因宠物毛发皮屑引发过敏,家长需关注孩子接触宠物后的皮肤反应。
昆虫叮咬:蚊虫、螨虫等叮咬后,其唾液中的物质可引起人体过敏,表现为叮咬部位周围皮肤红肿、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等。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或潮湿的环境中,螨虫滋生较多,更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对于居住环境潮湿的人群,如南方地区的居民,需要注意保持室内干燥,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螨虫等昆虫的滋生。
二、食物因素
(一)常见致敏食物及过敏机制
1.蛋类: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等成分是常见的致敏原。食用蛋类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对这些蛋白质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皮肤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对于婴幼儿来说,蛋类是常见的致敏食物之一,由于其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蛋类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添加辅食时需谨慎引入蛋类,并密切观察婴儿食用后的反应。
2.海鲜类:如虾、蟹、贝类等,含有特定的蛋白质,可导致过敏。海鲜过敏的表现多样,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皮疹,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一些有海鲜过敏病史的人群,在选择食物时需严格避免食用海鲜类食物,在外出就餐时要告知服务员自己的过敏情况,防止误食。
3.乳制品:牛奶中的酪蛋白等是常见的过敏原。饮用乳制品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湿疹等。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往往也容易对乳制品中的蛋白质过敏,在选择替代食品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替代品,如无乳糖奶粉等。
三、内在因素
(一)免疫系统异常
1.个体免疫状态差异
有些人天生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容易将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识别为过敏原,从而引发皮肤过敏。例如,过敏体质的人群,其体内的免疫细胞在接触过敏原时,会过度激活,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过敏症状。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儿童中的过敏体质人群相对较多,由于其身体各方面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过敏,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皮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过敏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2.免疫功能紊乱
某些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皮肤过敏。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处于异常状态,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殊人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可能带来的免疫相关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