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后遗症主要包括肺部结构改变(如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部功能障碍(如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及其他相关后遗症(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部结构改变会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发育、功能等,肺部功能障碍会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代谢、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其他相关后遗症在不同年龄段发生情况及对患者影响不同且需注意相关预防和生活方式调整。
肺部结构改变
肺纤维化:肺结核病灶在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等增殖,导致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使肺组织弹性下降、质地变硬。从影像学上看,可表现为肺部条索状阴影等。在年龄方面,儿童患肺结核后若发生肺纤维化,可能会影响肺部的正常发育,因为儿童肺部仍处于生长阶段,肺纤维化会限制肺的扩张和收缩功能。对于有肺结核病史的儿童,需要密切监测肺部发育情况。而成年人肺纤维化可能会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活动耐力会逐渐下降。生活方式上,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肺纤维化的进展,因为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加重肺部炎症反应,促进纤维组织增生。
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病变破坏支气管壁的结构,使支气管管腔扩张。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且痰液量较多,部分患者可伴有咯血。对于儿童来说,支气管扩张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因为长期的咳嗽、咳痰、咯血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氧气的供应。儿童患肺结核后发生支气管扩张,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会诱发支气管扩张的急性发作,加重病情。成年人支气管扩张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在生活方式上要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减少对支气管的刺激。
肺气肿:肺结核引起肺部组织破坏,导致肺泡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患者会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早期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肺结核后出现肺气肿,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氧供,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儿童肺气肿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呼吸功能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成年人肺气肿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在生活方式上需要戒烟,因为吸烟是导致肺气肿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肺部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由于肺部结构改变,如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影响了肺部的通气过程。通过肺功能检查可发现肺活量降低、用力肺活量下降等指标异常。儿童通气功能障碍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因为通气功能障碍会导致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不畅,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需要定期对儿童肺结核患者进行肺功能监测。成年人通气功能障碍会逐渐出现活动受限,日常生活如爬楼梯、购物等都会受到影响,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同时有长期吸烟史,通气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加重。
换气功能障碍:肺结核后遗症导致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使得血氧分压降低。患者可能会有口唇发绀等表现。儿童换气功能障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因为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长期的血氧分压降低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运动协调能力。对于有换气功能障碍的儿童肺结核患者,要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必要时可给予家庭氧疗。成年人换气功能障碍会导致身体各器官慢性缺氧,引起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如肺源性心脏病等,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和肺部的负担。
其他相关后遗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长期的肺结核后遗症导致肺部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长期的肺部病变使心肺功能逐渐减退。对于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会加重肺动脉高压,诱发心力衰竭。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暖,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呼吸康复锻炼,但要避免劳累。儿童患肺结核后若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