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有强迫怀疑、强迫回忆、强迫联想、强迫性穷思竭虑等常见类型,与大脑相关神经环路、脑区功能异常等有关;强迫行为有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强迫仪式动作等常见类型,也涉及相应脑区及神经递质等异常;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特定生活方式人群易现相关表现,有病史者症状易在压力事件下复发加重。
一、强迫思维
1.常见类型
强迫怀疑:患者对自己已经完成的事情总是放心不下,比如明明已经锁好门了,却总是怀疑自己没有锁好,反复去检查。这可能与大脑中负责判断和监控的神经环路功能异常有关,有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额叶-纹状体通路存在功能障碍,影响了对行为是否完成的准确评估。
强迫回忆: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某个画面,会不停地在脑海中重现。这种回忆往往不受患者控制,且可能会伴随焦虑等情绪,其神经机制可能涉及海马等与记忆相关脑区的异常激活,强迫症患者的海马体积可能存在一定变化,影响了记忆的正常调节。
强迫联想:患者看到某个事物或场景,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令人不愉快或恐惧的事情,比如看到黑色的猫,就会联想到死亡等不好的事情。这与大脑的联想网络异常有关,强迫症患者的大脑默认网络和突显网络之间的连接可能存在异常,导致联想朝着不自主且消极的方向发展。
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会对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比如“为什么1+1等于2”这类问题,而且患者自己也知道思考这些问题没有意义,但就是无法停止。其神经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前额叶皮层的抑制功能减退有关,前额叶皮层在调节思维的停止和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强迫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异常,使得对无意义思维的抑制能力下降。
二、强迫行为
1.常见类型
强迫检查:与强迫怀疑相对应,患者会反复进行检查行为,以消除疑虑。例如反复检查电器是否关闭、门窗是否锁好等。有研究表明,强迫检查行为与大脑的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功能异常有关,该环路在调节运动控制和行为的重复执行方面发挥作用,强迫症患者的这一环路功能失调,导致检查行为不断重复。
强迫洗涤:患者会反复进行洗涤行为,担心自己受到细菌、病毒等的污染。比如频繁洗手,每次洗手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需要的时间。这种行为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偏差有关,同时也涉及到神经递质的异常,如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5-羟色胺在调节情绪和行为控制方面有重要作用,强迫症患者体内5-羟色胺水平可能低于正常人群,影响了对洗涤行为的正常调控。
强迫计数: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对某些事物进行计数,比如走路时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看到电线杆时计数有多少根等。其神经机制可能与顶叶皮层的功能异常有关,顶叶皮层在空间感知和计数等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强迫症患者的顶叶皮层活动可能出现紊乱,导致计数行为的不自主出现。
强迫仪式动作:患者会遵循一定的固定仪式进行行为,例如进门必须先迈左脚,出门必须先迈右脚等。这种仪式动作的形成可能与患者试图通过特定行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有关,而大脑的运动皮层和基底节等区域的异常协调可能是其神经基础,强迫症患者的这些脑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调出现问题,使得仪式动作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强迫症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患者可能更多表现为强迫性检查书包是否带齐学习用品、反复确认作业是否完成等;而成年患者可能在强迫思维的内容上更复杂多样,强迫行为的表现形式也可能更加多样化。女性和男性在强迫症表现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可能在发病后的应对方式和伴随的情绪反应上有所不同。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相关表现,因为长期的高压力会影响大脑的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系统,增加强迫症的发病风险或加重症状。对于有强迫症病史的人群,其症状可能会在某些压力事件下复发或加重,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并寻求专业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