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小孩是否患脑炎需综合多方面,临床表现有发热、精神状态改变、头痛、惊厥、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表现等;辅助检查中脑脊液检查可通过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助诊,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可发现脑部病变;结合病史要了解感染史和基础疾病史,需综合这些因素及时带患儿就医详细检查评估以尽早明确诊断并治疗。
一、临床表现方面
(一)一般症状
1.发热:多数脑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5℃以上,且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例如,病毒性脑炎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波动情况因病毒种类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2.精神状态改变: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等表现。若病情较重,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昏睡、昏迷等。这是由于脑部炎症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功能,干扰了正常的神经传导和精神活动。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对周围环境反应差等。
3.头痛:较大儿童可能会诉说头痛,婴儿可能表现为频繁哭闹、摇头等。头痛是因为颅内炎症刺激脑膜或血管,引起疼痛感觉传导异常。
(二)神经系统症状
1.惊厥:部分患儿会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这是因为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脑炎,如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等。惊厥发作可能会对患儿的大脑造成进一步损伤,需及时处理。
2.脑膜刺激征:常见的有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这是由于炎症累及脑膜,刺激神经根引起的。例如,化脓性脑炎时脑膜刺激征较为明显,是诊断脑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3.颅内压增高表现:患儿可能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隆起(多见于婴儿)等。颅内压增高是因为炎症导致脑组织水肿、脑脊液循环受阻等,使颅内压力升高。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先兆表现,危及生命。
二、辅助检查方面
(一)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检查。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化脓性脑炎时,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炎时,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计数中度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2.生化检查:病毒性脑炎时,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多正常;化脓性脑炎时,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含量明显降低,氯化物含量可降低;结核性脑炎时,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均降低。
3.病原学检查:可通过脑脊液涂片找病原菌、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检测等明确病原体。如通过病毒分离可确定是否为病毒性脑炎及具体的病毒类型,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有助于发现脑部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脑炎导致的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情况。但对于早期脑炎的敏感性相对稍低。例如,在一些重症脑炎患儿中,头颅CT可发现脑部有低密度水肿区等改变。
2.头颅MRI:对脑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高于CT,能更早发现脑炎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如早期的脑实质炎症、水肿等情况。可以清晰显示脑部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诊断和评估脑炎病情有重要价值。
三、结合病史方面
(一)感染史
了解患儿近期是否有病毒、细菌、结核杆菌等感染史。例如,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症状后出现脑炎相关表现。若患儿曾接触过病毒性脑炎患者,或有被蚊虫叮咬史(如乙型脑炎多在蚊虫叮咬季节发病),则需高度警惕脑炎可能。
(二)基础疾病史
对于有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其发生脑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在判断脑炎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例如,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一旦发生感染,更容易引发脑炎,且感染控制较困难。
总之,判断小孩是否得了脑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病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怀疑小孩患有脑炎,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