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详细采集月经史、家族遗传病史及既往手术史等病史;体格检查观察第二性征发育;实验室检查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FSH超25mIU/mL等有提示,LH等有相应变化,E2等水平降低)、抗苗勒管激素(AMH<1.1ng/mL等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0.2ng/mL高度提示卵巢早衰);超声检查看卵巢形态大小(体积缩小、卵泡数目减少);有家族倾向者可行基因检测,综合多方面结果确诊,不同患者有不同表现需全面评估,儿童及青少年、有不良生活方式者诊断需结合特殊情况。
卵巢早衰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详细采集月经史、家族遗传病史及既往手术史等病史;体格检查观察第二性征发育;实验室检查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测(FSH超25mIU/mL等有提示,LH等有相应变化,E2等水平降低)、抗苗勒管激素(AMH<1.1ng/mL等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0.2ng/mL高度提示卵巢早衰);超声检查看卵巢形态大小(体积缩小、卵泡数目减少);有家族倾向者可行基因检测,综合多方面结果确诊,不同患者有不同表现需全面评估,儿童及青少年、有不良生活方式者诊断需结合特殊情况。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情况。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原本月经规律,突然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直至闭经。同时,了解有无家族中卵巢早衰相关的遗传病史,因为部分卵巢早衰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另外,还需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手术史,如盆腔手术等,因为盆腔手术可能会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卵巢早衰的风险。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比如,检查乳房发育是否正常,阴毛、腋毛分布情况等。卵巢早衰患者可能会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的表现,如乳房萎缩、阴毛腋毛稀疏等。
三、实验室检查
1.性激素六项检测
促卵泡生成素(FSH):一般来说,女性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FSH正常范围是5~10mIU/mL。如果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连续两次(间隔1个月以上)检测FSH>25mIU/mL,对卵巢早衰的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因为卵巢早衰时,卵巢功能减退,对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垂体分泌FSH增加。
促黄体生成素(LH):正常情况下,LH与FSH的比值应小于2~3。卵巢早衰患者LH也可能升高,且LH/FSH比值异常。
雌二醇(E2):卵巢早衰患者体内雌二醇水平降低,通常低于正常卵泡期水平。
孕酮(P):卵巢功能衰退后,孕酮水平也会降低。
睾酮(T):部分卵巢早衰患者睾酮水平可能有一定变化,但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泌乳素(PRL):需排除泌乳素瘤等情况导致的泌乳素升高,因为泌乳素升高可能会影响卵巢功能,但单纯泌乳素升高一般不是卵巢早衰的直接原因。
2.抗苗勒管激素(AMH)检测:AMH由卵巢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卵巢早衰患者AMH水平明显降低,可早期反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一般来说,AMH<1.1ng/m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0.2ng/mL高度提示卵巢早衰。
四、超声检查
通过盆腔超声检查观察卵巢的形态和大小。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通常会缩小,超声下可见卵巢内卵泡数目减少。一般来说,卵巢体积小于正常(正常卵巢体积约为4cm×3cm×1cm),且卵泡数目明显减少。
五、基因检测
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者,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如检查是否存在FMR1基因前突变等与卵巢早衰相关的基因异常情况,以明确是否为遗传性卵巢早衰。
需要注意的是,确诊卵巢早衰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若出现疑似卵巢早衰的情况,更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的卵巢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诊断标准可能有其特殊性;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的患者,在诊断时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