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有外阴乳头瘤、纤维瘤等,恶性主要是外阴鳞状细胞癌等。良性肿瘤多手术切除,恶性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等。诊断靠体格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不同人群如老年、年轻女性及伴基础疾病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外阴肿瘤是指生长在外阴部位的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外阴肿瘤相对少见,常见的有外阴乳头瘤、纤维瘤等;恶性肿瘤主要是外阴鳞状细胞癌,此外还有恶性黑色素瘤、前庭大腺癌等少见类型。
二、良性外阴肿瘤特点
1.外阴乳头瘤
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常发生于大阴唇,也可发生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肿瘤一般为单个,呈乳头状突起,质软,表面有角化,可伴有溃疡或感染。其发病可能与局部的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发生转移,但可能会逐渐增大并引起局部不适等症状。
2.外阴纤维瘤
好发于育龄妇女,常发生于大阴唇,一般为带蒂的实性肿瘤,大小不一,质硬。起源于外阴结缔组织的纤维细胞,病因尚不明确,通常生长缓慢,恶变罕见,但较大的纤维瘤可能会引起行走不便等问题。
三、恶性外阴肿瘤特点-外阴鳞状细胞癌
1.发病情况
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18型等)感染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外阴慢性炎症刺激,如外阴硬化性苔藓等长期不愈可能恶变;另外,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外阴结节或肿块,可伴有溃疡或疼痛,部分患者有血性分泌物。病变可发生于外阴的任何部位,如大阴唇、小阴唇、阴蒂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局部浸润、转移等情况,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晚期可发生血行转移。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外阴进行详细检查,观察外阴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颜色等,初步判断病变性质。
2.病理活检
是确诊外阴肿瘤的金标准。对于外阴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等以明确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的具体类型等。
3.影像学检查
如B超、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浸润范围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评估手术切除范围等有帮助。
五、治疗原则
1.良性外阴肿瘤
一般采取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而定。如外阴乳头瘤可行局部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恶变等情况。
2.恶性外阴肿瘤-外阴鳞状细胞癌
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外阴局部广泛切除术、外阴根治术等。对于有淋巴结转移风险或已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淋巴结清扫术。此外,对于不能手术或晚期患者,还可考虑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术后辅助治疗;化疗可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患外阴肿瘤时,由于机体功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因为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年轻女性
年轻女性患外阴肿瘤时,除了考虑疾病本身的治疗外,还需要重视生育功能的保留问题。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某些局部切除手术等,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治疗后密切随访患者的生育情况。
3.伴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外阴肿瘤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等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患者整体状况稳定,以更好地耐受外阴肿瘤的相关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