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结核感染引起的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儿童多见病理特点是肺部原发病灶多位于通气较好部位结核菌达肺门淋巴结引起相关症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急性和亚急慢性前者多由原发型发展而来起病急有全身症状伴其他结核X线呈满布粟粒状阴影后者病菌少量多次进入病情发展慢X线呈双肺上中肺野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分布不均阴影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空洞性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各有特点结核性胸膜炎分干性和渗出性前者病变局限少积液主要症状胸痛听诊有摩擦音后者由干性发展多大量积液有相应症状其他肺外结核有骨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等各有其发病部位及表现。
定义:是原发性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好发人群:儿童多见,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因未接种卡介苗等易感染。
病理特点:肺部原发病灶多位于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结核菌从原发病灶通过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特点:多由原发型肺结核发展而来,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是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内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引起。
表现: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状,常伴结核性脑膜炎或其他器官结核,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满布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特点:病菌少量多次进入血液循环,病情发展较缓慢。
表现:X线胸片呈双肺上、中肺野为主的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粟粒状或结节状阴影。
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
特点:多为已静止的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也可由结核菌再次感染引起。
好发人群:成人多见,与成人机体免疫力存在一定差异及既往感染史等有关。
表现:X线胸片表现为云絮状或小片状浸润阴影,可伴有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病灶等。
空洞性肺结核
特点:多由浸润性肺结核发展而来,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较厚,病灶趋于稳定但有反复支气管播散,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
表现:X线胸片可见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
结核球
特点:是干酪样坏死灶被纤维包裹形成,或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后空洞被干酪样物质填充而成。
表现:一般呈圆形、椭圆形,直径多在2-4cm之间,多位于上叶,边界清楚,病灶内可见钙化点或液化坏死形成的空洞。
干酪样肺炎
特点: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和体质衰弱,又受到大量结核菌感染的患者,或有淋巴结支气管瘘,淋巴结中的大量干酪样物质经支气管进入肺内而发生。
表现:大叶性干酪样肺炎X线胸片呈大叶性密度均匀磨玻璃状阴影,逐渐出现溶解区,呈虫蚀样空洞;小叶性干酪样肺炎X线胸片呈小叶斑片播散病灶,多发生在双肺中下部。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特点:是继发型肺结核的晚期类型,多因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未及时适当治疗,病程迁延所致。
表现:X线胸片可见单侧或双侧厚壁空洞和广泛的纤维增生,造成肺门抬高,肺纹理呈垂柳样,气管和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呈代偿性肺气肿。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
特点:病变多为局限性,以胸膜炎症为主,很少有胸腔积液。
表现:主要症状为胸痛,胸痛呈针刺样,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听诊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特点:由干性胸膜炎发展而来,多为大量胸腔积液,结核菌易侵犯胸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积液产生。
表现:起病可急可缓,有发热、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胸腔积液量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其他肺外结核
骨结核:多发生在脊椎骨、长骨骨骺及关节等部位,以脊椎结核常见,可导致椎体破坏、塌陷等,出现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表现。
肾结核:多为单侧,由血行播散引起,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及血尿、脓尿等,可累及输尿管、膀胱等。
肠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尤其是开放性肺结核,主要有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可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