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炎确诊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病史要问感染史及症状,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和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类型、通过脑脊液明确情况,影像学辅助排查及评估,综合多方面结果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是小儿脑炎确诊的重要起始步骤。要了解起病前是否有感染史,比如是否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情况,因为很多脑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感染可能是脑炎发生的前驱因素。同时,询问患儿有无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不同类型脑炎可能伴随不同的症状表现,例如病毒性脑炎患儿可能有发热、头痛、呕吐,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嗜睡等;化脓性脑炎患儿除了发热、头痛、呕吐外,精神状态改变往往更为明显,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惊厥等。
二、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
脑膜刺激征:常见的有颈强直,让患儿仰卧,被动屈颈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克氏征,患儿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也屈曲成直角,然后伸小腿,若伸小腿受限且伴有疼痛则为阳性;布氏征,患儿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屈曲则为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炎症,是脑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神经系统反射:检查患儿的腱反射,如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观察反射是否正常,有无亢进或减弱等情况;还需检查病理反射,对于小儿来说,2岁以内巴氏征可呈阳性,但如果2岁后仍为阳性则提示神经系统可能有异常,这对于判断脑炎是否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
2.一般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脑炎患儿可能出现体温异常,多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8℃以上,严重时可出现高热;脉搏可能增快,呼吸可能增快或不规则,血压也可能有一定变化,这些生命体征的改变有助于综合判断病情。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化脓性脑炎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结核性脑炎患儿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大致类型,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常规:是确诊脑炎的关键检查之一。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多在(10-500)×10/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化脓性脑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多在1000×10/L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炎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多在(50-500)×10/L之间,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生化检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化脓性脑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糖含量明显降低,氯化物含量可降低;结核性脑炎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脑脊液涂片找细菌、真菌,以及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核杆菌相关检测等,明确病原体,如通过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可确定是否为病毒性脑炎及具体的病毒类型等,这对于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
四、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有助于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对于排除其他脑部疾病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早期脑炎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不过在脑炎合并有其他脑部结构异常时可提供重要信息。
2.头颅MRI:相较于CT,头颅MRI对脑部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早发现脑炎引起的脑部组织改变,如病毒性脑炎早期可能表现为脑部某些区域的T2加权像高信号等,对于脑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更有优势,尤其在判断脑炎是否累及脑实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小儿脑炎的确诊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不同年龄的小儿在症状表现、检查结果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年龄因素,以确保准确确诊脑炎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