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后留输卵管是否“废了”需综合多方面评估,包括输卵管通畅性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拾卵及运送受精卵功能也会因手术等受影响,还涉及再次宫外孕风险、受孕概率及妊娠结局等,要综合多因素评估,医生会据具体情况给个体化建议,有生育需求者备孕需密切监测。
一、输卵管功能的评估指标及影响因素
1.输卵管通畅性
造影检查: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检查可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若宫外孕后输卵管未发生严重粘连、堵塞等情况,其通畅性尚可。有研究表明,部分因宫外孕保留的输卵管仍可保持一定的通畅率,例如在一些临床病例中,经过检查发现约40%-60%的保留输卵管仍具有基本的通畅性,能够允许卵子和精子相遇结合。但如果宫外孕治疗过程中对输卵管造成了明显的损伤,如手术操作导致输卵管黏膜受损严重,就可能影响其通畅性。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输卵管组织修复能力可能更强一些。例如,20-30岁的女性,在宫外孕后如果输卵管损伤不是极其严重,保留输卵管后恢复通畅的可能性相对35岁以上的女性更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输卵管的黏膜等组织的功能会逐渐减退,修复能力下降。
生活方式: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输卵管的功能。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输卵管局部的血液供应,从而不利于输卵管功能的维持和恢复。有研究发现,吸烟女性宫外孕后保留输卵管发生再次堵塞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盆腔炎症等病史,那么宫外孕后输卵管功能受影响的风险会增加。盆腔炎症会导致输卵管周围粘连等情况,即使保留了输卵管,也可能因为原有炎症的影响而进一步损害其功能。
2.输卵管拾卵及运送受精卵功能
拾卵功能:输卵管伞端具有拾卵功能,正常情况下能将卵巢排出的卵子拾取到输卵管内。宫外孕后,若输卵管伞端结构未受严重破坏,拾卵功能可能仍可部分保留。但如果宫外孕手术过程中对伞端造成了损伤,如粘连、变形等,就会影响拾卵功能。例如,手术中过度牵拉、电凝等操作可能破坏伞端的黏膜结构,导致拾卵功能下降。
运送受精卵功能:输卵管的蠕动等功能有助于将受精卵运送至子宫腔。宫外孕后,若输卵管的蠕动功能受到影响,如输卵管因炎症或手术损伤出现蠕动异常,就会影响受精卵的运送。有研究显示,部分保留的输卵管可能存在蠕动节律异常等情况,从而导致受精卵不能顺利运送至子宫,增加再次宫外孕等风险。例如,一些患者虽然输卵管通畅,但蠕动功能差,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就容易在输卵管内着床,再次发生宫外孕。
二、宫外孕后保留输卵管的预后情况
1.再次宫外孕风险
宫外孕后保留输卵管的患者再次发生宫外孕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来说,其再次宫外孕的发生率约为10%-20%左右。这是因为输卵管经过宫外孕的打击后,其内部环境和结构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受精卵正常运送至子宫的过程。例如,输卵管黏膜受损后,受精卵可能难以在正常的时间内被运送至子宫,而在输卵管内着床。年龄较大的患者、有盆腔炎症病史的患者等再次宫外孕的风险可能更高。
2.受孕概率及妊娠结局
受孕概率:保留输卵管的患者仍有受孕的可能,但概率可能低于输卵管完全正常的女性。有研究统计,宫外孕后保留输卵管的女性再次自然受孕的概率约为60%-80%左右,但这其中再次发生宫外孕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需要考虑。
妊娠结局:即使受孕成功,保留输卵管的患者发生宫内妊娠的概率也可能受到影响。而且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输卵管的功能可能存在异常,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例如,在孕期,随着胚胎的发育,输卵管可能无法承受胚胎的生长,从而导致输卵管破裂出血等紧急情况,危及孕妇生命。
总之,宫外孕后留输卵管不一定就“废了”,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估输卵管的功能和预后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生育需求、宫外孕的具体情况等,给出个体化的建议,包括后续备孕的指导、再次妊娠的监测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备孕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一旦出现月经推迟等情况,要及时排查是否再次发生宫外孕等异常妊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