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原因众多,包括内分泌因素(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因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手术或放疗化疗影响)、子宫因素(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发育异常)以及其他因素(生活方式因素、药物因素),出现月经量少应及时就医检查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内分泌因素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
1.年龄与性别影响: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月经量少;育龄期女性若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等,可导致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异常,进而使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减少,影响卵巢功能,造成月经量少。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的育龄女性,其HPOA功能易受干扰。
2.疾病因素:垂体瘤等疾病可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如泌乳素瘤会使泌乳素水平升高,抑制FSH和LH的分泌,从而影响月经,导致月经量少。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代谢、生殖等功能均有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引起月经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影响月经,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比如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女性中,约一定比例会出现月经改变,其中包括月经量少。
二、卵巢因素
(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1.年龄因素: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巢内的卵泡数量逐渐减少,质量下降,卵巢储备功能逐渐减退。35岁以后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较为明显,表现为月经量少,同时可能伴有月经周期改变等。
2.遗传与自身免疫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可能同时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月经量少。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中月经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其中月经量少是常见表现之一。
(二)卵巢手术或放疗、化疗影响
曾接受过卵巢手术,如卵巢囊肿剥除术等,可能损伤卵巢组织,影响卵巢功能;盆腔放疗、化疗等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也可能破坏卵巢细胞,导致卵巢功能受损,出现月经量少。例如因恶性肿瘤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治疗后常出现月经改变,月经量少较为常见。
三、子宫因素
(一)子宫内膜损伤
1.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良,引起月经量少。尤其是频繁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损伤的风险更高。据统计,有多次人工流产史的女性中,月经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宫腔操作史的女性。
2.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可破坏子宫内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生和脱落,导致月经量少。例如产后或流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若未及时有效治疗,易出现月经异常,包括月经量少。
(二)子宫发育异常
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如子宫畸形等,可导致子宫内膜面积较小,从而引起月经量少。常见的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等,由于宫腔形态异常,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导致月经量少。
四、其他因素
(一)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节食:长期过度节食使机体摄入营养不足,脂肪含量过低,影响雌激素的合成,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出现月经量少。比如为追求苗条身材过度节食的女性,易出现月经紊乱,其中月经量少较为常见。
2.吸烟饮酒:吸烟可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影响子宫血液循环;过量饮酒会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两者均可能影响月经,导致月经量少。有研究显示,吸烟饮酒的女性月经异常的发生率高于不吸烟不饮酒的女性,其中月经量少是常见表现之一。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引起月经量少,如长期服用避孕药,其中的激素成分可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导致月经量少;抗肿瘤药物等也可能对卵巢功能或子宫内膜产生影响,引起月经量少。例如长期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的女性,部分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的情况。
如果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B超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节食、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关注自身月经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