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本质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正常生理现象,受雌激素水平影响。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无临床症状时无需手术,定期宫颈癌筛查即可;无症状宫颈炎可药物治疗。合并宫颈病变(如CINⅡ级及以上)或严重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手术。育龄女性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先做宫颈癌筛查,有生育需求者谨慎选治疗方式;绝经后女性虽多生理性消退但仍需筛查,出现异常出血等需进一步检查,宫颈糜烂做手术与否取决于病情,要综合多因素个体化诊疗。
一、宫颈糜烂的本质
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的糜烂,过去被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而现在已经明确它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受体内雌激素水平影响。青春期、生育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可使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外观呈现糜烂样改变;妊娠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也会出现更明显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的柱状上皮会回缩至宫颈管内,宫颈糜烂样外观消失。
二、无需手术的情况
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如果只是单纯的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异味等)、接触性出血等,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只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以排除宫颈病变即可。例如,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0%以上的单纯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者,通过定期筛查未发现有宫颈恶性病变情况。
无症状的宫颈炎症:部分宫颈炎症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也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如存在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一般以局部用药为主,如阴道栓剂等。例如,对于轻度的宫颈炎,使用相应的抗炎栓剂后,炎症可得到控制,不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三、需要手术的情况及相关说明
合并宫颈病变:当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有宫颈高级别病变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通过宫颈活检等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及以上时,可能需要行宫颈锥切术等手术治疗,以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等。研究表明,对于CINⅡ-Ⅲ级的患者,通过规范的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可有效阻断病情向宫颈癌发展的进程,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出现严重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如果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严重的接触性出血等症状,经保守治疗(如药物等)无效时,也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宫颈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如可能导致宫颈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尤其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需要充分权衡手术的利弊。例如,对于一些因宫颈糜烂样改变导致反复大量接触性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经过多种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在充分告知手术风险并取得患者同意后可考虑手术。
四、不同人群的考虑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如果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首先要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在考虑治疗方式时更要谨慎,尽量选择对宫颈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果是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以定期筛查为主;如果合并有需要手术的情况,要在充分评估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后再做决定。例如,宫颈锥切术可能会对宫颈机能有一定影响,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所以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术前需与患者详细沟通可能的风险。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宫颈糜烂样改变多为生理性消退,但仍需进行宫颈癌筛查。如果绝经后女性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伴有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宫颈病变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但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全身状况等综合考虑。
总之,宫颈糜烂做手术还是不做主要取决于具体的病情情况,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不需要手术,而合并宫颈病变或出现严重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进行个体化的诊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