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喉咙痛需密切监测体温与喉咙局部情况,评估一般状况。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局部护理等非药物干预,根据病因(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进行对应处理,若持续超3天、高热不退或出现呼吸急促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一、观察与初步判断
1.体温监测
对于孩子发烧喉咙痛的情况,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不同年龄段孩子正常体温范围不同,婴儿(3个月-1岁)直肠温度正常范围是36.5℃-37.5℃,口腔温度是36.2℃-37.3℃,腋下温度是35.9℃-37.2℃;幼儿(1-3岁)直肠温度36.6℃-37.8℃,口腔温度36.4℃-37.7℃,腋下温度36.1℃-37.3℃;儿童(3岁以上)直肠温度36.5℃-37.7℃,口腔温度36.2℃-37.5℃,腋下温度36.0℃-37.2℃。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先考虑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若体温达到或超过38.5℃,且孩子有明显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适当的退热措施,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禁忌。
同时观察喉咙局部情况,是单纯的红肿还是有疱疹、溃疡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因,比如疱疹性咽峡炎通常可见咽部疱疹,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见扁桃体化脓等。
2.一般状况评估
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如果孩子精神尚可,能正常进食进水,可能病情相对较轻;如果孩子精神萎靡、拒食,需及时就医。不同年龄孩子表现不同,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嗜睡等;幼儿可能表述为乏力、不想玩耍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让孩子多喝温水,有助于缓解喉咙疼痛,同时补充因发烧丢失的水分。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少量多次喂奶或喂水;较大的孩子可以鼓励其自主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一般年龄越小所需水分相对按体重比例更多。例如,婴儿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120-150ml水分,幼儿和儿童约需100-120ml/kg体重。
2.局部护理
对于喉咙痛的孩子,可以尝试用温盐水漱口(年龄较大能配合的孩子),温盐水有一定的清洁和缓解喉咙不适的作用。但要注意小婴儿不能自行漱口,避免误吸。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有助于减轻喉咙干燥引起的疼痛。不同年龄孩子对湿度的感受有差异,婴儿相对更敏感,合适的湿度能让孩子呼吸更舒适,缓解喉咙不适。
三、可能的病因及应对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如普通感冒等。一般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除了上述非药物干预外,要注意休息。对于发烧,若体温不超过38.5℃,可通过减少衣物、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处)等物理降温方法。不同年龄孩子物理降温的操作要注意安全,避免冻伤等。如果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并且要考虑孩子年龄等因素,小婴儿使用需特别谨慎。
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喉咙痛发烧,如链球菌性咽炎等,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必须由医生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判断,比如通过咽拭子等检查明确细菌感染后才能使用,同时要遵循抗生素使用的规范,不同年龄孩子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等都有严格要求。
2.疱疹性咽峡炎
这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治疗上也是以对症支持为主。发热时处理同上述发热的处理原则,喉咙痛明显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吃一些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凉的牛奶、冰淇淋等(注意避免呛咳)来缓解疼痛。要注意隔离,因为具有传染性,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孩子发烧喉咙痛持续时间超过3天,或者体温持续高热不退(如腋下温度超过39℃,且物理降温等措施效果不佳),或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抽搐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带孩子就医。不同年龄孩子呼吸频率正常范围不同,婴儿呼吸频率约为30-40次/分,幼儿约为25-30次/分,儿童约为20-25次/分,呼吸急促是指婴儿呼吸超过60次/分,幼儿超过50次/分,儿童超过40次/分,出现这些情况需高度重视,及时送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