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小囊肿可观察,病理性需根据情况处理。治疗有观察等待、药物(针对相关囊肿)、手术(有指征时选合适方式,如剥除术、患侧卵巢切除术、腹腔镜手术等),不同人群育龄期、老年、有特殊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卵巢囊肿的定义与分类
卵巢囊肿是广义上卵巢肿瘤的一种,各年龄段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最多见。其分类较多,常见的有生理性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和病理性囊肿(包括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生理性囊肿多与月经周期有关,可自行消失;病理性囊肿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二、治疗方法
(一)观察等待
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生理性卵巢囊肿,尤其是直径小于5厘米且没有引起明显不适的情况,可选择观察等待。一般建议每隔1-3个月进行超声复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形态等变化。因为部分生理性囊肿会在月经周期的变化中自行消退。例如,卵泡囊肿通常在月经来潮后可缩小或消失。在观察等待过程中,需要关注自身症状,如是否出现腹痛、腹胀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应及时就医。
(二)药物治疗
1.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对于有生育要求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例如,口服避孕药,它可以通过抑制排卵,减少雌激素的分泌,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控制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生长。GnRH-a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它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使用。
2.炎症相关囊肿:如果是由盆腔炎症引起的炎性囊肿,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需要明确是细菌感染等引起的炎症,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及结合临床症状来判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炎症得到控制后,部分炎性囊肿可能会缩小。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尤其是持续存在的囊肿,有发生破裂、扭转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手术治疗。
囊肿虽然直径小于5厘米,但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或者怀疑为恶性囊肿时,应及时手术。
2.手术方式
卵巢囊肿剥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卵巢功能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通过手术将囊肿从卵巢上剥除,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
患侧卵巢切除术:如果囊肿较大且怀疑为恶性,或者患者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时,可能会行患侧卵巢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大多数符合手术指征的卵巢囊肿患者,如果情况允许,可选择腹腔镜手术。通过在腹部做几个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切除囊肿。但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等,可能需要中转开腹手术。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发现卵巢囊肿,需要特别关注囊肿对生育的影响。如果是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例如,对于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对后续生育的影响,在药物治疗后尽快尝试怀孕,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本身也会对生育有一定影响。同时,在治疗后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监测卵巢功能和囊肿复发情况。
(二)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患卵巢囊肿时,需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由于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检查等。如果考虑手术治疗,要充分准备手术中的风险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果囊肿无明显症状且考虑为良性,可继续观察,但需要密切随访。
(三)有特殊病史人群
如果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出现卵巢囊肿时更要积极治疗。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囊肿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管理。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的药物等。如果患者有盆腔手术史,再次出现卵巢囊肿时,需要考虑手术中粘连等情况增加的手术难度,医生在术前需要充分评估粘连情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