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湿疹与热疹可从外观表现和发病原因分辨,湿疹皮疹形态多样好发头面部等与过敏体质等有关,热疹多在夏季等出现为针尖丘疹等因汗腺发育不完善及高温高湿致汗腺导管堵塞引发,护理上湿疹需皮肤清洁、保湿、穿着及环境护理,热疹需皮肤清洁、通风散热、局部用炉甘石洗剂护理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湿疹与热疹的分辨
(一)外观表现
1.湿疹
湿疹的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糜烂、渗出等。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慢性期则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常伴有色素沉着或减退。湿疹好发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等,也可蔓延至颈部、四肢等部位,皮疹分布多对称。其发生与婴儿的过敏体质、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等因素有关,比如婴儿接触了某些过敏原,像尘螨、动物毛发等,就可能诱发湿疹,而且随着婴儿皮肤的生长发育,湿疹的表现也会有所变化。
2.热疹
热疹也就是痱子,多在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出现。主要表现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常成批出现,好发于容易出汗的部位,如颈部、肘窝、腘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或者是额头、胸部等部位。这是由于新生儿汗腺发育不完善,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汗液分泌过多且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引起的。例如室内温度过高,新生儿穿着过厚,就容易引发热疹。
(二)发病原因
1.湿疹
内在因素主要是婴儿的遗传过敏体质,若父母有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婴儿患湿疹的概率会增加。外在因素包括皮肤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沐浴露等化学物质;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饮食因素,如婴儿食用了牛奶、鸡蛋等易过敏食物等。
2.热疹
主要是环境因素导致,当新生儿所处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较大时,皮肤出汗增多,汗腺导管被汗液中的角蛋白等物质堵塞,从而引发热疹。比如夏季气温超过30℃,且空气湿度较大时,新生儿若包裹过严,就容易出现热疹。
二、新生儿湿疹与热疹的护理方案
(一)湿疹的护理
1.皮肤清洁
用温水给婴儿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7℃-38℃,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婴儿专用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含有香料、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沐浴露。洗澡后轻轻拍干皮肤,不要用力擦拭。例如,使用清水洗澡对于湿疹婴儿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清洁方式,能避免沐浴露刺激皮肤加重湿疹。
2.保湿护理
洗澡后及时为婴儿涂抹保湿霜,保持皮肤的水分。选择含有天然保湿成分,如甘油、神经酰胺等的婴儿保湿霜。保湿霜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建议每天涂抹2-3次,在皮肤干燥的部位可适当增加涂抹次数。
3.穿着护理
给婴儿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羊毛、化纤等容易刺激皮肤的材质。棉质衣物透气性好,能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衣物要勤换,保持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刺激皮肤。
4.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5℃,湿度在50%-60%。避免让婴儿接触过敏原,如定期清洁室内灰尘,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室内不养宠物等。
(二)热疹的护理
1.皮肤清洁
同样用温水为婴儿清洁皮肤,尤其是容易出汗的褶皱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擦伤皮肤。清洁后要将褶皱部位擦干,保持干燥。
2.通风散热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通过开窗通风、使用风扇等方式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让婴儿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减少衣物的包裹,避免过热。比如可以给婴儿穿短袖、短裤,使用轻薄的棉质被单等。
3.局部护理
如果热疹部位出现瘙痒,不要让婴儿搔抓,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在热疹部位,起到收敛、止痒的作用。但要注意避免炉甘石洗剂进入婴儿眼睛和口腔。炉甘石洗剂是通过局部涂抹起到缓解热疹瘙痒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炉甘石和氧化锌具有收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且相对温和。
对于新生儿来说,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状况,若湿疹或热疹症状严重,如出现大面积渗出、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治疗建议。同时,要根据新生儿的个体情况,如皮肤敏感度、环境因素等调整护理方案,以确保新生儿皮肤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