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体检包含多项检查,空腹血糖正常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月平均血糖,正常4%-6%;尿常规可查尿糖(糖尿病时阳性)、尿酮体(酮症酸中毒时阳性);血脂需关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不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不利);肾功能查血肌酐(反映滤过功能)、尿素氮(肾功能不全时升高);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血压测量很重要,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需控制血压在相应目标范围。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主要反映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正常应小于7.8mmol/L,若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高度提示患有糖尿病,它对于筛查糖尿病有重要意义,能发现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的情况,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较为常见。
糖化血红蛋白
它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正常范围一般在4%~6%。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总体情况,比如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说明近段时间血糖控制越不理想,它是糖尿病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调整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不同,一般建议控制在7%左右,但对于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目标可适当放宽。
尿常规检查
尿糖: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糖或仅有微量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尿糖呈阳性,尿糖阳性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依据,但尿糖阳性还可能见于肾性糖尿等其他情况,所以不能单纯依据尿糖来诊断糖尿病。
尿酮体: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发生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呈阳性,尿酮体检测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监测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检测尿酮体。
血脂检查
总胆固醇:正常范围一般在5.2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总胆固醇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总胆固醇很重要,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帮助。
甘油三酯:正常范围一般在1.7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升高也较为常见,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通过检测甘油三酯能了解患者脂代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饮食控制、运动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正常范围一般在3.4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该指标升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关注并进行调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正常范围一般男性在1.0mmol/L以上,女性在1.3mmol/L以上,它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该指标常降低,需注意维持其在正常范围以上。
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男性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需要监测血肌酐变化来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尿素氮:正常范围一般在3.2~7.1mmol/L,肾功能不全时尿素氮会升高,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尿素氮升高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升高,所以肾功能检查中的尿素氮也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眼底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通过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建议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若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则需要更频繁的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激光治疗等,防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于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风险更高,需格外重视。
血压测量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会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血压测量是糖尿病体检的必检项目。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mmHg且舒张压<80mmHg,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调整,但一般也不低于130/80mmHg,通过定期测量血压,能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