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新冠后需观察不同年龄病情表现,依发热程度初步判断,采用合适物理降温方法,做好咳嗽护理,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不退、抽搐、咳嗽伴口唇发紫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新生儿、有基础疾病及过敏体质儿童感染后需特殊关注。
一、观察病情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孩子的关注重点:
婴幼儿: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婴儿呼吸频率增快是较危险的信号,正常婴儿安静时呼吸频率约30-40次/分钟,如果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同时伴有口周发绀、吃奶差等情况,要高度重视。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关注体温波动情况、咳嗽的程度(是偶尔轻咳还是频繁剧烈咳嗽)以及是否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根据发热程度初步判断:
低热:体温在37.3-38℃之间,此时孩子一般状况可能相对较好,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
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之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观察孩子有无因发热导致的不适表现。
高热:体温超过39℃,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要及时采取合适的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不恰当的退热方式。
二、物理降温方法
适用于各年龄段的通用物理降温:
散热贴:可贴在孩子的额头等部位,通过凝胶的汽化吸热来降低局部温度,从而帮助孩子散热,一般可以持续发挥作用4-8小时左右。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孩子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不建议采用温水擦浴,因为他们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因擦浴导致体温过度下降等情况。
不同年龄孩子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婴儿: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孩子。擦拭的范围不宜过大,重点擦拭大血管处即可。
幼儿及儿童:可以适当增加擦浴的面积,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在通风处长时间擦浴导致孩子受凉。
三、咳嗽的护理
一般咳嗽的家庭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这样有利于减轻孩子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缓解咳嗽症状。
多喝温水: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有助于湿润呼吸道,使痰液稀释,便于咳出。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以免引起孩子呕吐等不适。
针对不同咳嗽情况的处理:
偶尔轻咳:一般不需要特殊用药,通过上述保持空气湿润和多喝温水等措施大多可以缓解。
频繁剧烈咳嗽影响休息和睡眠时:如果孩子年龄较大(3岁以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糖浆等药物,但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但对于小年龄儿童,不建议自行随意使用止咳药物,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不易排出。如果咳嗽伴有痰多,还需要考虑是否有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必要时需就医明确。
四、及时就医的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时胸廓凹陷、鼻翼扇动等。无论是哪个年龄的孩子,只要出现呼吸困难,都要马上送医,因为这可能提示孩子的呼吸道梗阻比较严重,如喉头水肿等情况,会危及生命。
持续高热不退: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仍然持续超过39℃,而且孩子精神状态差,如一直嗜睡、烦躁不安等。
抽搐:孩子在发热过程中出现抽搐,可能是高热惊厥,需要立即就医,因为高热惊厥可能会对孩子的脑部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反复的高热惊厥。
咳嗽伴有口唇发紫:即使体温不是特别高,但出现口唇发紫的情况,说明孩子存在缺氧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肺部等情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要点
新生儿:新生儿新冠感染后发烧咳嗽需格外谨慎。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快。如果新生儿出现体温异常(体温低于35℃或高于37.5℃)、拒奶、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钟)等情况,要立即送往医院,因为新生儿病情发展迅速,不能耽误。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孩子,感染新冠后出现发烧咳嗽时,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有哮喘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感染诱发哮喘发作,表现为喘息、气促等加重,这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基础疾病的管理方案进行处理,同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过敏体质儿童: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在选择退热药物、止咳药物等时要特别注意成分,避免使用孩子过敏的药物。例如孩子对某种抗生素成分过敏,在就医时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使用后出现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