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有常见症状,包括多数患者的发热,以及咳嗽、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还有乏力、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丧失等其他症状;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症状相对较轻但需关注发热惊厥,老年人重症风险高易合并基础疾病加重,孕妇需警惕对胎儿影响及谨慎用药;有重症表现如呼吸困难气短、低氧血症、肺部病变进展快等,儿童持续高热不退等、老年人意识障碍等为预警信号。
一、常见症状
(一)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不同程度升高,一般为38℃及以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引发的发热机制与病毒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内源性致热原释放有关,不同个体发热程度可能因自身免疫状态等因素有所差异,比如年轻体健者可能初始发热体温较高,但经过自身免疫调节后能较快退热,而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发热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体温波动情况可能更复杂。
(二)呼吸道症状
咳嗽:较为常见,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炎症反应,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咳嗽。轻至中度感染者可能只是偶尔咳嗽,而病情较重者咳嗽可能较为频繁且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
咽干、咽痛:感染新冠病毒后,上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患者会感觉咽干、咽痛,部分患者咽痛症状较为明显,像刀割一样,尤其在吞咽时更为突出,这是因为病毒对咽喉部黏膜造成了炎性刺激。
鼻塞、流涕:少数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主要是病毒引发鼻腔黏膜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出现鼻塞、流涕表现。
(三)其他症状
乏力:很多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体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觉疲惫,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后机体代谢紊乱以及炎症反应消耗能量等因素有关。
肌肉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腰背、四肢肌肉,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反应,产生的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肌肉酸痛。
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方面的异常,表现为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味觉也变得不灵敏,吃什么东西都感觉味道平淡,这与病毒影响了嗅神经和味觉神经有关。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一)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多数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部分儿童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可能是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对病毒感染更为敏感。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高热时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所以对于儿童发热要及时采取合理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风险相对较高。除了常见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外,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表现,还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加重,比如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加重的情况,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呼吸功能会进一步恶化。这是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减弱,基础疾病又会相互影响,导致病情变化较为复杂。
(三)孕妇
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需特别关注。一般症状与非孕妇相似,但要警惕对胎儿的影响。部分孕妇可能会出现高热等情况,高热可能会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同时,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对胎儿有潜在影响,所以孕妇感染后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对症处理,密切监测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通过胎心监测、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状况。
三、重症表现及预警信号
(一)重症表现
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气短,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成人超过30次/分钟;严重低氧血症,指氧饱和度(SpO)低于93%(在安静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胸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在24-48小时内进展超过50%等情况时,提示病情可能向重症发展。此时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不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身体各器官组织会因缺氧而受到损害。
(二)预警信号
对于儿童,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超过3天、精神萎靡、反应差、呼吸急促(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幼儿呼吸频率>50次/分钟、儿童呼吸频率>40次/分钟)、抽搐等情况需警惕;老年人若出现意识障碍、尿量明显减少、原有基础疾病加重且经一般处理无改善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这些都是病情可能恶化的预警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尽快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