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狂躁症能治好吗

来源:民福康

抑郁狂躁症(双相情感障碍)可治疗但难根治,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有药物(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心理(认知行为疗法、人际与社会节奏治疗)治疗,预后受年龄(儿童青少年、老年有别)、性别(女性与生理因素相关、男性有其特点)、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不良习惯)、病史(发病年龄早、发作次数多影响预后)等因素影响,多数患者经规范综合治疗可良好控制症状。

一、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等,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基础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碳酸锂能有效减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躁狂和抑郁发作频率。

抗精神病药物:当患者处于躁狂发作的急性阶段时,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等,能快速控制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症状。

抗抑郁药物:在抑郁发作时可能会短期使用抗抑郁药物,但需要谨慎,因为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会诱发转躁。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例如,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可能会有消极的自我认知,通过CBT可以引导患者重新审视这些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研究显示,CBT联合药物治疗比单独药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预后,降低复发风险。

人际与社会节奏治疗(IPSRT):关注患者的人际关系和日常作息节奏。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和生活节奏紊乱,IPSRT通过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和规律的生活节奏,来稳定情绪状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IPSRT都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例如对于年轻患者,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其情绪的稳定;对于老年患者,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利于身心健康,减少情感障碍的发作。有研究表明,接受IPSRT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社会功能和情绪稳定方面有更明显的改善。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年龄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相对复杂。他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而且心理治疗的接受程度也因年龄而异。例如,青少年可能更适合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的心理治疗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改善情绪问题。

老年患者:老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心理治疗中需要更注重简单易懂、贴合其生活经验的方式。

2.性别

女性患者: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可能与月经周期、妊娠、分娩等生理因素相关。例如,在月经前期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加剧的情况,妊娠和分娩后也可能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女性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考虑这些特殊生理时期对病情的影响,在药物选择上要权衡对胎儿、月经周期等的影响。

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发病特点可能与女性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男性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一些外在的行为来掩盖情绪问题,在心理治疗中需要引导他们正视内心的情绪。

3.生活方式

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固定的起床、睡觉时间,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稳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研究发现,规律运动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比缺乏运动的患者发作频率更低,情绪状态更稳定。例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酒精会干扰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导致情绪波动加剧。因此,患者需要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病史

发病年龄早:如果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年龄较早,往往病情更容易迁延不愈,复发频率更高。因为早期发病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发展、社会功能发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导致后续治疗难度增加。

发作次数多:既往发作次数越多的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越高。频繁的情绪发作会使大脑的神经调节功能进一步紊乱,治疗起来需要更综合、更长期的干预措施。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症状控制,过上接近正常的生活。不同个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狂躁症属于精神病的一种吗?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狂躁症不属于精神病,狂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狂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在临床上常常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为主要临床特征,此外还包括言语动作增多、活动增多、睡眠明显减少等表现。精神病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等表现,和躁狂症有明显区别,属于两
什么是狂躁症的主要表现?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狂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有3个特征,也就是心境高涨、精神运动性兴奋。1、心境高涨,患者可能会有头痛、失眠等症状。2、思维奔逸,患者联想过程加快,思维内容丰富而且多变,正常随外界事物的改变而有改变。
小孩狂躁症的表现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儿童如果患有狂躁症,会有以下临床表现:第一、患儿对日常学习和生活兴趣不高成绩落后,容易感到无助,但是有时会出现情绪高涨,并且发病周期较短。第二、儿童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弱并且难以控制,不容易接受挫折。第三、还会伴有学习障碍和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男人狂躁症的典型症状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男人被诊断为狂躁症,通常会典型表现在语速增快、话语增多、思维奔逸,通常没有任何的逻辑,做事情也非常快,做完这件事情又去做另外的一件事情,但是经常属于虎头蛇尾,不能够很好的认真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另外,精力非常充沛,甚至情绪非常高亢,感觉到总是有使不完的精力,而且对于睡眠的需求比较少。
酒后狂躁症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酒后狂躁症是由于酒精作用而影响机体情绪方面的问题,如冲动性行为,易与他人争吵或者发脾气,甚至打架等行为。另外,在躯体方面,患者易出现异常情况,如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者面色潮红、呕吐等症状;同时,患者呼吸、心跳易增快,且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的躯体上表现。
狂躁症是不是精神病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狂躁症属于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通常会表现在情绪会比较亢奋,而且语速增高,说话时语速非常快。同时,做事情动机非常强,通常会同时做几件事情,但是都是属于虎头蛇尾。另外,狂躁症患者会伴随着一些焦虑症状,跟周围人际关系不是特别好,容易出现发怒、暴躁,情绪波动比较大等症状。
2岁半宝宝狂躁症症状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两岁半宝宝如果出现躁狂,往往表现为以下症状:首先是情绪高涨,有强烈喜悦和兴奋感,自我感觉良好。思维联想速度较快,往往行动跟不上思维,同时言语和活动量增多。对于各种活动都很有兴趣,并且意见多要求高,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引起家长重视,及时到医院儿科进行相关体检,排除病理性因素。
狂躁症的人怕什么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躁狂症的典型表现为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语言速度较快,周围人际关系较好,且幽默风趣,对人、对事热情等。病症较轻时,不易发现其是存在精神障碍类的患者,所以此类型症状易被忽视。如果病情发展十分严重,总是精力过于旺盛,且整天忙碌不停,一件事情没有做完便做另一件事情,则身边人易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狂躁症是精神病吗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狂躁症是精神障碍当中的一种类型,通常表现在情感高涨或者易激惹、易怒、爱生气等情况,如躁狂发作时出现语速增快,且行动较快、思维活跃。另外,对于一件事情没有做完,立即做另外一件事情;患者对于睡眠需求较少。同时,如果躁狂症患者症状严重时,易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抑郁狂躁症有哪些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抑郁躁狂症在临床上的诊断是双相障碍,当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患者会有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比如情绪低落,对于之前感兴趣的事情现在都没有任何的兴趣再去做,其次躯体上会表现在乏力、疲劳、没有精神等。当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时,患者会表现在语速增快、情绪高涨等,经常感觉有用不完的精力,做完这一件事情马上就要去做另外的一件事情,说话滔滔不绝等。
狂躁症抑郁的表现
范雅坤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三甲
狂躁症抑郁的表现,双相障碍大多是抑郁为首先出现的症状。当出现抑郁症状的时候,根据抑郁症的治疗特点来治疗。比如使用抗抑郁药物,同时配合心理的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等,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同时也要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避免白天过度的在床上补觉,多运动,多晒太阳。另外在抑郁情绪治疗过后,一定要定期的复查及时观察。当出现有抑郁情绪以及狂躁的症
狂躁症多久能治好
袁明武 主任医师
柳州市工人医院 三甲
狂躁症属于精神类的疾病,治疗要分好几个阶段。对于狂躁的急性期要进行密切的观察,确保安全,进行各种抗抑郁和抗狂躁的药物治疗,加强心理的沟通和疏导。在急性期过后的巩固期间,要进行药物的维持治疗,这个时期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到后期药物逐渐的减量,但是要定期的随访,以免复发。
狂躁症的治疗方法
袁明武 主任医师
柳州市工人医院 三甲
狂躁症是一种情感类的精神病。对于发作期的狂躁症,首先要进行一些情感稳定的药物口服,还有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稳定情绪控制狂躁。在平稳期要到专业的精神病医院进行精神分析,还有一些认知的疗法,经过心理的疏导使抑郁狂躁的症状缓解。但是还需要定期的随访,以免复发。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