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有情绪相关的心境低落(成年持续数周及以上显著持久低落,儿童易激惹)、兴趣减退(对活动丧失兴趣),认知相关的注意力障碍、自我评价降低,躯体相关的睡眠障碍(入睡难等)、食欲改变(增减伴体重变化)、疲劳感;影响区域涉及前额叶皮层(结构功能异常致情绪调控失衡)、海马体(体积缩小致记忆学习问题)、杏仁核(活性异常增高加重负性情绪);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家庭关注,老年躯体症状突出需兼顾身心,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易致症状加重,既往病史者需防复发定期评估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抑郁症有情绪相关的心境低落(成年持续数周及以上显著持久低落,儿童易激惹)、兴趣减退(对活动丧失兴趣),认知相关的注意力障碍、自我评价降低,躯体相关的睡眠障碍(入睡难等)、食欲改变(增减伴体重变化)、疲劳感;影响区域涉及前额叶皮层(结构功能异常致情绪调控失衡)、海马体(体积缩小致记忆学习问题)、杏仁核(活性异常增高加重负性情绪);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家庭关注,老年躯体症状突出需兼顾身心,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易致症状加重,既往病史者需防复发定期评估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症状表现
(一)情绪相关症状
1.心境低落:成年患者通常表现为持续数周及以上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每日大部分时间处于沮丧、悲伤的状态,儿童可能表现为易激惹,情绪波动较大。例如多项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在情绪自评量表中呈现出更低的情绪评分,提示长期存在持续的消极情绪体验。
2.兴趣减退: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悦感,成年人可能对工作、社交、业余爱好等失去热情,儿童可能对原本喜爱的游戏、运动等失去兴趣,这种兴趣减退可影响日常生活功能。
(二)认知相关症状
1.注意力障碍: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表现为在学习或工作中难以持续专注,导致效率下降,相关研究通过注意力测试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力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2.自我评价降低:过度贬低自身价值,成年患者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充满缺陷,儿童可能无端认为自己不如同伴,产生过度的自我否定观念。
(三)躯体相关症状
1.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早醒等,也有部分患者出现睡眠过多的情况,睡眠质量的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
2.食欲改变:食欲出现下降或亢进的情况,食欲下降者可导致体重减轻,而食欲亢进者伴随体重增加,这种躯体代谢方面的异常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相关。
3.疲劳感:即使未进行明显体力活动,也常感觉疲惫不堪,全身乏力,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二、影响区域
(一)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调节、决策制定、认知控制等功能的重要脑区。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例如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层的灰质体积减少,其功能受损会导致情绪调控失衡,使得患者难以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
(二)海马体
海马体与记忆、学习等功能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体积缩小等改变,进而引发记忆障碍、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这也是抑郁症患者常伴随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脑区基础。
(三)杏仁核
杏仁核主要参与情绪加工过程,在抑郁症中,杏仁核的活性异常增高,会加重患者的情绪低落、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使得抑郁症状更为严重,是情绪调节环路中关键的受累脑区。
三、特殊人群相关考量
(一)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家长密切观察其情绪、行为变化,例如是否出现过度哭泣、拒绝上学等表现,家长应提供稳定、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及时发现并干预,因为儿童时期的抑郁若未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
(二)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易被忽视,需综合评估躯体健康状况与心理状态,由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在评估和干预时要兼顾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
(三)女性抑郁症
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抑郁症症状加重,需关注其情绪波动,提供情感支持,鼓励通过适当方式缓解压力,如参与适合的社交活动等。
(四)有既往病史患者
既往有抑郁症病史的患者需警惕复发风险,应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复发几率,若出现情绪异常波动,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