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是屈光不正,眼在调节松弛时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聚焦在视网膜后致视网膜成像不清,成因有眼球前后径过短和屈光系统屈光力不足,分类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临床表现有视力障碍、视疲劳、内斜视,检查方法有视力检查、散瞳验光、眼轴长度测量,矫正方法有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矫正、手术矫正,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关注发育中远视情况及用眼习惯和定期检查,老年人老视要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及正规配镜。
远视眼是一种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远视眼的成因
眼球前后径过短: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正常眼球的前后径长度合适时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当眼球前后径比正常短,就会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例如,新生儿的眼球通常较小,前后径较短,很多新生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渐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
屈光系统的屈光力不足:如晶状体的曲度变小,或者角膜的曲率半径过大等,都会导致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变弱,使得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曲度变小,也容易出现远视,这就是老花眼(老视),其实质是一种生理性的远视状态。
远视眼的分类
轴性远视:主要是由于眼球前后径缩短引起的远视,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根据眼球前后径缩短的程度不同,轴性远视又可分为不同的度数范围。
屈光性远视:由于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异常导致的远视,包括晶状体屈光力不足、角膜屈光力不足等情况。
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视力障碍:轻度远视眼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可能视力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会出现视力逐渐下降。儿童如果存在中度或高度远视,可能会出现视力明显减退,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例如,一个学龄期儿童如果有较高度数的远视,可能在课堂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视疲劳:远视眼患者为了看清物体,需要运用调节力量来增加屈光力,很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表现为眼球胀痛、头痛、视物模糊且休息后不能缓解等。尤其是长时间用眼后,比如看书、写字时间长了,症状会更明显。
内斜视:远视眼患者由于过度使用调节,同时会伴随过度的集合,长期下去容易引起内斜视。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发现有内斜视,要检查是否存在远视的情况。比如有的幼儿出现内斜视,经检查发现是高度远视导致的。
远视眼的检查方法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和近视力,初步判断视力情况,了解远视对视力的影响程度。
散瞳验光:对于儿童尤其是12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散瞳验光,因为儿童的睫状肌调节能力较强,散瞳可以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因素的影响,获得准确的屈光度数。例如,给儿童进行散瞳验光时,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眼膏等,通过散瞳验光能明确远视的准确度数以及是否合并散光等情况。
眼轴长度测量: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方法测量眼轴长度,了解眼球前后径的情况,辅助判断轴性远视的程度。
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佩戴框架眼镜:这是最常用的矫正方法。根据验光结果,佩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缓解视疲劳等症状。对于儿童远视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因为随着眼球的发育,远视度数可能会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隐形眼镜矫正:对于一些不适合佩戴框架眼镜的患者可以考虑,包括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等。但隐形眼镜的佩戴需要注意卫生,避免引起眼部感染等问题,尤其是儿童佩戴隐形眼镜需要家长严格监督,并且要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正确的佩戴方法。
手术矫正:成人远视度数稳定后,如果有强烈的摘镜愿望,可以考虑手术矫正,如准分子激光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才能确定是否适合手术。
不同人群远视眼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远视:儿童的眼球还在发育过程中,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现象,但如果远视度数过高或者视力明显受影响,需要及时干预。家长要注意儿童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带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例如,3岁左右的儿童就可以开始进行视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远视等屈光不正问题。
老年人远视:老年人出现的远视多是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但也可能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老年人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眼部病变。如果需要佩戴老花镜,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配镜,保证佩戴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