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本身不传染,但其病因有传染性与否之分。有传染性致热病因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链球菌等,无传染性致热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菌性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等。预防有传染性病因致发烧需疫苗接种、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发烧是否会传染取决于病因
发烧本身不是一种传染病,但是导致发烧的某些病因具有传染性。
(一)有传染性的致热病因
1.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办公室等,容易迅速传播。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而出现发烧症状。例如,季节性流感流行时,很多密切接触的人群会相继发病,表现为突发的高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
麻疹病毒: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多见于儿童,发病时除了高热,还会出现特征性的皮疹等表现。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在麻疹流行地区,儿童如果接触了麻疹患者,很容易被感染而发烧。
2.细菌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痰涂片阳性的患者。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感染,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结核,出现长期低热或高热等症状。
链球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或产道传播。儿童是高发人群,感染后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等症状。
(二)无传染性的致热病因
1.非感染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疾病,不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因此不具有传染性。患者体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可出现发热症状,同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组织坏死吸收会引起发热,这是机体对坏死组织的一种反应,不具有传染性。烧伤患者的年龄范围较广,从儿童到成人都可能发生,发热是烧伤后常见的全身反应之一。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癌性发热,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原因引起的发热,不具有传染性。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都可能患恶性肿瘤而出现发烧症状,例如肝癌、肺癌等患者都可能伴有发热表现。
二、预防发烧相关传染的措施
(一)针对有传染性病因的预防
1.疫苗接种
对于流感病毒,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麻疹疫苗的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措施,儿童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等,可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风险。
2.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对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要避免与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对于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应建议其隔离治疗。对于猩红热患者,在发病期间应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之间的接触。
3.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换气,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浓度。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有传染性病因的感染而发烧。要按照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如果儿童出现发烧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等情况,以便早期诊断和隔离。
2.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更容易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时,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家中有老年人的,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3.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类人群感染有传染性病因后,病情可能更严重且容易迁延不愈。应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源,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防护和治疗。一旦出现发烧等症状,要尽快就医,因为他们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