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有遗传等内部因素及生活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临床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靠临床表现等诊断;癣由皮肤癣菌感染致,具传染性,通过接触等感染,分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等,可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诊断,鉴别需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湿疹多形性无传染性,癣有传染性具特征性环状损害等。
一、病因方面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此外,遗传因素也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湿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受其影响,比如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环境中的人群,湿疹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癣的动物(如猫、狗等)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与癣病患者密切接触、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身处潮湿环境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患癣的风险,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潮湿公共场合,若不注意防护,就容易感染癣菌。
二、临床表现方面
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搔抓后皮肤破损,有明显渗出倾向。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后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的人群,急性湿疹症状可能更明显。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边界较清楚,多发生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同样不同年龄、性别都可患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皮肤损害特征更典型。
癣:
体癣: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常有丘疹、丘疱疹和水疱,炎症明显。好发于面、颈、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股癣:多见于腹股沟部位,也可累及肛周、臀部、会阴等部位,基本损害与体癣相同,但由于该部位温暖潮湿,易受摩擦,炎症往往较显著,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
手癣:多从单侧手开始,初为掌心或指间水疱或脱屑,逐渐扩展至整个手掌,界限清楚,夏季加重,冬季常发生皲裂、疼痛。
足癣:临床上可分为水疱型、间擦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水疱型常位于足跖及足缘,为深在性小水疱,疱液清,壁厚而紧张,可融合成大疱;间擦糜烂型多见于足趾间,尤以第3-4和4-5趾间多见,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糜烂,去除浸渍的表皮,露出湿润的糜烂面,有奇痒;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跟、足跖或足缘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病后,由于皮肤特点和生活接触等差异,表现可能有一定不同,比如儿童足部汗腺发育不完善,足癣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女性由于穿高跟鞋等因素,足癣发病率可能相对有一定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湿疹:一般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诊断,但有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等辅助判断可能的诱发因素,比如斑贴试验等可帮助查找接触性过敏原,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过敏原检测时,样本采集和结果解读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由于皮肤娇嫩等因素,斑贴试验操作需更轻柔。
癣:可通过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来明确诊断。真菌镜检是取皮损边缘的鳞屑、水疱液等标本,在显微镜下查找菌丝或孢子,若找到菌丝或孢子则提示有皮肤癣菌感染;真菌培养可进一步确定癣菌的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进行真菌检查时,样本采集要注意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比如婴幼儿皮肤较薄,采集标本时要避免过度损伤皮肤。
四、鉴别诊断要点总结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过程、诱因、既往类似病史等,仔细观察临床表现特点,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可以较好地辨别湿疹和癣。湿疹多为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形性,无传染性;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有传染性,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的环状损害等,通过上述多方面综合分析就能较好地区分湿疹和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