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型肺结核是原发性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儿童及偏远山区农村初次进入城市的成年人结核菌常在肺通气较好部位形成原发病灶可引肺门淋巴结肿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急性多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常伴相关症状X线呈双肺满布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粟粒状阴影亚急性慢性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强病情发展较缓慢症状多不明显X线可见双肺上中肺野对称分布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粟粒状或结节状阴影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和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多发生在成年人可由原发感染潜伏结核菌重新活动或再次感染引起病灶多在肺尖和锁骨下临床表现多样X线表现为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形成空洞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多因浸润性肺结核未及时治疗所致患者病程长反复出现相关症状是重要传染源X线可见一侧或两侧肺部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伴相关表现结核性胸膜炎分干性和渗出性干性多见于青年人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胸痛可伴相关症状查体可闻及胸膜摩擦音病变多为局限性主要是胸膜纤维素性炎症无胸腔积液渗出性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及相关症状随胸腔积液量增多胸痛减轻气短加重大量积液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胸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初期草黄色后期可变为血性X线可见胸腔积液影。
定义:是原发性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好发人群:多发生于儿童及偏远山区、农村初次进入城市的成年人,与儿童免疫力相对低下、初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染相关。
病理特点:结核菌进入肺部后,通常在肺通气较好的部位,如肺上叶底部、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形成原发病灶,原发病灶中的结核菌可沿淋巴管引流到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是原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部原发病灶较轻微或已吸收。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特点:多发生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常伴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同时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病理: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进入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引起。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满布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特点: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强,结核菌少量多次进入血液循环,病情发展较缓慢。症状多不明显,可仅有长期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体检时才被发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
病理:X线胸片可见双肺上、中肺野对称分布的大小不等、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粟粒状或结节状阴影。
继发型肺结核
浸润性肺结核:
特点:多发生在成年人,可由原发感染潜伏下来的结核菌重新活动引起(内源性复发),也可由再次感染结核菌引起(外源性重染)。病灶多在肺尖和锁骨下,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重者可有低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
病理:X线表现为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形成空洞,病灶周围常有渗出性病变。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特点:多是由于浸润性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病灶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所致。患者病程长,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气短、发热等症状,痰中常排菌,是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
病理:X线可见一侧或两侧肺部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由于肺组织纤维收缩,肺门被牵拉向上,肺纹理呈垂柳状阴影,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特点:多见于青年人,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胸痛,疼痛性质为刺痛或牵拉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可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查体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病理:病变多为局限性,主要是胸膜的纤维素性炎症,胸膜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一般无胸腔积液。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特点:患者可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有胸痛、咳嗽、气短等症状,随着胸腔积液量的增多,胸痛可减轻,但气短逐渐加重,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病理:胸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液,初期为草黄色,后期可变为血性。X线检查可见胸腔积液影,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呈弧形向上的积液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