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查项目包括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等。乙肝五项可反映是否感染乙肝及免疫情况,肝功能能体现肝细胞损伤、合成功能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可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不同人群乙肝检查各有特点,儿童、女性、长期饮酒者、有乙肝家族史者检查各有侧重。
一、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它的存在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的感染,但不能反映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传染性强弱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例如,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HBsAg通常呈阳性。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产生的。其滴度越高,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越强。
乙肝e抗原(HBeAg):一般来说,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它是乙肝病毒传染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若HBeAg阳性,通常意味着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较高,血液中的病毒载量也往往较高。
乙肝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通常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降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变异的情况,此时即使抗-HBe阳性,病毒仍可能在复制。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抗-HBc包括抗-HBc总抗体和抗-HBcIgM等。抗-HBc总抗体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抗-HBcIgM阳性则提示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活跃期,多见于急性乙肝患者。
二、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如乙肝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能导致ALT升高。一般来说,ALT升高的幅度与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谷草转氨酶(AST):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常见于肝细胞严重损伤的情况,如乙肝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时,AST可能会明显升高。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例如在肝硬化患者中,AST/ALT比值常大于1。
总胆红素(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情况。乙肝患者如果出现胆红素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排泄障碍等问题。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阻塞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而肝细胞性黄疸则两者均升高。
白蛋白(Alb):由肝细胞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慢性乙肝患者如果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白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常见于病情较为严重的乙肝患者,如肝硬化患者,因为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营养不良等情况。
三、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
该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定量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传染性强弱。乙肝病毒DNA定量结果越高,说明病毒复制越活跃,传染性越强。例如,对于乙肝大三阳患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通常乙肝病毒DNA定量较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而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抗-HBe、抗-HBc阳性),如果乙肝病毒DNA定量较低,可能提示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较弱,但也有部分小三阳患者可能存在病毒变异,乙肝病毒DNA定量仍较高。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乙肝检查的意义相似,但儿童乙肝患者在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乙肝感染后的转归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的几率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儿童乙肝患者,除了常规的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查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如通过腹部B超检查肝脏的大小、质地等。对于女性乙肝患者,在孕期需要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因为乙肝可能会在孕期加重肝脏负担,同时需要考虑母婴传播的问题,在孕期可能需要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监测,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乙肝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格外注意肝功能的变化,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的损伤,所以这类患者除了常规的乙肝相关检查外,还需要重点关注ALT、AST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的形态结构,警惕酒精性肝病与乙肝的叠加损伤。对于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乙肝检查尤为重要,以便早期发现乙肝感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