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前要评估健康状况包括自身健康、过敏史等并了解禁忌人群如患严重心肝肾疾病、活动型结核、孕妇等;接种时要选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且接种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后要留观30分钟、护理局部反应、观察全身反应、注意饮食生活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需家长陪同密切观察、老年人要更全面评估健康状况并加强观察、过敏体质人群要告知过敏史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
一、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健康状况评估
接种者应确保自身处于健康状态,若有发热、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等情况,需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在身体不适时接种,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症状,也可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例如,当人体处于发热状态时,免疫系统处于相对活跃但又受发热影响的特殊状态,此时接种疫苗可能无法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要特别告知医生过敏史情况。如果对接种乙肝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则不能接种乙肝疫苗。常见的可能过敏成分如酵母等,有明确对酵母过敏史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
2.了解接种禁忌人群
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乙肝疫苗接种后需要机体的免疫系统参与反应来产生抗体,而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的机体功能已经受到较大影响,接种疫苗可能无法正常激发免疫反应,甚至可能加重原有疾病。活动型结核病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处于被结核杆菌干扰的状态,接种乙肝疫苗可能会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或疫苗效果。
孕妇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乙肝疫苗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为了安全起见,通常暂缓接种,待产后再根据情况接种。
二、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1.接种部位选择
乙肝疫苗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选择肌内注射是因为肌肉组织能够较好地吸收疫苗成分,保证疫苗有效的免疫应答。如果注射部位不当,如皮下注射等,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吸收和免疫效果。
2.接种操作规范
接种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种。确保注射器、接种部位等的消毒严格,防止接种过程中发生感染。例如,要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对接种部位进行充分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从接种部位中心向外周旋转消毒,直径不小于5厘米。
三、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留观要求
接种后需要在接种场所留观30分钟。这是因为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在留观期间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在30分钟内如果出现可以立即进行救治。
2.局部反应护理
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1-2天会自行缓解。但要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接种部位,防止继发感染。如果局部反应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如红肿范围超过5厘米、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等,应及时就医。
3.全身反应观察
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反应,一般也会在1-2天内自行消退。要让接种者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果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严重乏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
4.饮食和生活方式注意
接种后建议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因为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反应,而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能会与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相互作用,增加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要避免饮酒,饮酒可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身体的不适。
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机体恢复和疫苗免疫应答的正常进行。
四、特殊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1.儿童接种
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时,要由家长或监护人密切陪同。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儿童的既往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过发热、感染等情况。儿童接种后要更加密切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对疫苗反应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可能对低热等全身反应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2.老年人接种
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前要更全面评估健康状况,如要详细询问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有所衰退,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接种后也要加强观察,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基础疾病是否有波动等情况。
3.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前一定要告知医生过敏史,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情况。在接种后要在留观期间密切观察自身情况,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相关症状,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