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与肝癌在影像学表现、病史及相关伴随表现、生物学行为上存在差异。影像学上肝囊肿CT平扫为边界清、密度近水的低密度影,增强无强化;肝癌平扫有多种密度且边界不清,增强呈“快进快出”。病史方面肝囊肿多见于中青年,多无症状,肝癌多见于有基础肝病者,伴肝区痛等表现。生物学行为上肝囊肿生长慢、不恶变、影响小;肝癌侵袭性强、易转移、严重影响机体。
一、影像学表现差异
肝囊肿:
CT平扫特征:通常表现为肝内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锐利,密度均匀,CT值接近水的密度(0-20HU左右)。其内部成分主要是液体,所以密度均匀且偏低。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肝囊肿的CT值多在这个范围区间内,这是由于囊肿内主要是浆液性物质,与周围肝实质形成明显对比。
增强扫描特点:增强扫描时囊肿无强化,病变区域与周围强化的肝实质分界更加清楚,因为囊肿本身没有血管供应,不会像实性病变那样在增强时出现强化现象。
肝癌:
CT平扫特征:多数肝癌在CT平扫时表现为低密度影,但也有等密度或高密度的情况。等密度肝癌在平扫时与周围肝组织密度相近,容易漏诊;高密度肝癌相对较少见,可能与肿瘤内出血等因素有关。其边界一般不如肝囊肿清晰,常呈现浸润性生长的表现,形态多不规则。例如,部分肝癌患者的肿瘤边界模糊,与正常肝组织分界不清,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具有侵袭性,会向周围肝组织浸润。
增强扫描特点:典型的肝癌在增强扫描时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点。动脉期时,肿瘤迅速强化,因为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动脉期造影剂快速进入肿瘤血管;门静脉期或平衡期时,肿瘤强化程度迅速下降,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这是肝癌血管供应特点决定的,与肝囊肿无血供的特点完全不同。
二、病史及相关伴随表现差异
肝囊肿:
常见人群及病史:肝囊肿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是在体检做CT等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比如一些先天性肝囊肿患者可能有家族史。另外,肝囊肿一般生长缓慢,多年来可能没有明显变化。例如,有研究统计,很多先天性肝囊肿患者在多年的随访中,囊肿大小变化不大。
伴随表现:一般没有特殊的伴随表现,除非囊肿非常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隐痛、胀满等非特异性症状,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肝癌:
常见人群及病史:肝癌多见于有基础肝病的人群,如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饮酒导致肝硬化的人群等。患者多有乙肝或丙肝感染史,或者长期酗酒、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等病史。例如,在肝癌患者中,很多都有乙肝病毒携带史,这部分人群由于乙肝病毒长期感染,导致肝脏反复损伤修复,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可能引发肝癌。
伴随表现:患者常伴有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肿瘤消耗身体营养等因素导致;部分患者可能有黄疸表现,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或肝功能受损引起;如果是晚期肝癌,还可能出现腹水、恶病质等严重表现。
三、生物学行为差异
肝囊肿:
生长特性: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生长非常缓慢,其生长主要是由于囊肿壁上皮细胞分泌液体逐渐积聚形成。一般不会发生恶变,在长期观察中,囊肿大小变化不明显,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能力几乎没有,不会像恶性肿瘤那样侵袭周围肝组织、血管或转移到其他部位。
对机体影响:除非囊肿巨大压迫重要血管、胆管等结构,否则一般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肝囊肿如果较小,一般定期随访即可,因为儿童的肝囊肿多为先天性,生长缓慢,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等一般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于老年患者,即使囊肿较大,在评估手术风险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干预,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等有创操作,也可以采取保守观察的方式。
肝癌:
生长特性:肝癌是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会不断侵犯周围肝组织、血管,如门静脉、肝静脉等,还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骨、脑等。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较快,会在肝脏内迅速生长扩散。
对机体影响:肝癌对机体的影响是进行性加重的,会严重破坏肝脏功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肝癌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往往非常迅速,需要及时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老年肝癌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选择相对温和但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等,因为肝癌患者多伴有食欲减退等情况,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本身可能较差,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