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宝宝肠胃炎需从饮食、补液、臀部、环境、病情观察及特殊人群等方面护理,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次喂养;观察脱水等表现,正确补液、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洁臀部、预防红臀;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观察腹泻、体温、精神状态;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更精细。
一、饮食护理
1.调整饮食结构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注意妈妈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宝宝。
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以减轻肠道负担,一般持续1-2周左右,待腹泻缓解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配方奶。
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应暂停添加新的辅食,避免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坚果等。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烂面条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食物对肠道的刺激。
2.合理安排进食量
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肠胃负担。根据宝宝的食欲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每次的进食量和进食间隔。例如,可将原来的每次进食量减少1/3-1/2,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
二、补液护理
1.预防脱水
密切观察宝宝的脱水症状,如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前囟门是否凹陷、尿量等。如果宝宝出现口渴、尿少、口唇干燥、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需要及时补液。
对于轻度脱水的宝宝,可口服补液盐溶液。口服补液盐要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少量多次喂给宝宝,一般每1-2分钟喂5-10ml,累计在4-6小时内补足累计损失量。
对于中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的宝宝,需要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保持口腔清洁
由于宝宝可能因腹泻导致口腔分泌物增多或进食减少,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尤其是在每次喂完奶或补液后,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三、臀部护理
1.及时清洁臀部
每次宝宝排便后,要用温水轻轻清洗臀部,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损伤皮肤。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臀部皮肤干燥。
可以适当暴露臀部一段时间,让臀部皮肤通风透气,但要注意避免宝宝着凉。
2.预防红臀
可以在臀部涂抹一些具有保护作用的护肤品,如含有氧化锌的护臀膏,形成保护膜,减少粪便和尿液对臀部皮肤的刺激。如果已经出现红臀,要更加注意臀部的清洁和护理,每次排便后及时处理,保持局部干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四、环境护理
1.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可以通过空调、暖气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为宝宝创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宝宝因环境温度不适而加重病情。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让宝宝直接吹冷风,可将宝宝转移到其他房间后再进行通风。
五、病情观察
1.观察腹泻情况
记录宝宝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如大便的颜色是黄色还是绿色,是稀水便、蛋花汤样便还是脓血便等。如果腹泻次数明显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加重,或者出现黏液便、脓血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2.观察体温变化
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因为肠胃炎可能会引起发热。如果宝宝出现发热,要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38.5℃以下的低热,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松开宝宝的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果体温超过38.5℃,且宝宝精神状态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退热措施,但要避免低龄儿童自行使用不规范的退热方式。
3.观察精神状态
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是否活泼好动、反应是否灵敏等。如果宝宝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异常精神状态,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
新生儿患肠胃炎时病情变化往往比较快,护理时要更加精细。在饮食护理上,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如更换特殊配方奶等。在补液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补液反应,因为新生儿对液体的耐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臀部护理要特别小心,防止出现尿布疹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2.早产儿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发育更不成熟,患肠胃炎时护理难度更大。饮食上要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消化能力等情况,谨慎调整喂养方案,可能需要更缓慢地过渡配方奶等。补液时要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密切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平衡情况。环境护理方面要更加注意保暖,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适宜的环境温度对其恢复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