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不同年龄有不同症状表现,如婴幼儿起病急、有发热咳嗽等,年长儿相对典型,体征有肺部早期不明显或后期有湿啰音等;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是重要手段,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胸部CT用于特殊情况;实验室检查里血常规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病原学检查能明确病毒、细菌等病原及支原体感染情况,不同年龄小儿病原体有差异,生活方式和病史会影响相关检查结果。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婴幼儿肺炎多起病较急,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可为低热、中度发热或高热,部分新生儿、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婴儿还可表现为口吐白沫;小婴儿常有拒食、呛奶、呕吐及呼吸困难等表现。年长儿肺炎症状相对典型,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常无明显咳嗽,仅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口周发绀等;婴幼儿肺炎症状相对更突出,呼吸系统症状表现更明显。
2.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易闻及,于深吸气末更明显。当肺部病变融合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等。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护理时需注意不同性别小儿的生理特点对护理操作的影响,如女婴的会阴部护理等。生活方式方面,若小儿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待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可能增加肺炎发生风险,进而影响体征表现的观察。病史方面,若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此次肺炎体征可能更不典型或恢复较慢。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是诊断小儿肺炎的重要手段。早期可见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病灶以两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区居多,可伴有pleuraleffusion(胸腔积液)。不同年龄小儿肺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如新生儿肺炎X线表现可为两肺野内带纹理增多,有小斑片状阴影;婴幼儿肺炎多表现为双肺散在的斑片状阴影。
年龄因素:新生儿由于胸廓等发育特点,X线检查时需注意投照条件;婴幼儿胸廓小,X线表现相对局限;年长儿X线表现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仍有小儿自身特点。生活方式中,若小儿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可能影响肺部X线表现,使其更易出现炎症改变。病史方面,若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病史,此次肺炎的X线表现可能与单纯肺炎不同,需仔细鉴别。
2.胸部CT检查
对于重症肺炎、复杂性肺炎(如肺不张原因待查、怀疑有肺部肿瘤等情况)可进行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性质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但一般不作为肺炎的首选检查方法,除非有特殊临床需求。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并有核左移现象,可见中毒颗粒;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CRP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CRP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所以CRP可作为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的参考指标之一。
年龄因素:新生儿血常规变化较大,白细胞计数波动范围广,CRP敏感性相对成人可能较低;婴幼儿白细胞及CRP变化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与年长儿不同的表现。生活方式中,若小儿近期有剧烈运动等情况,可能影响血常规结果,需在合适时间进行检查。病史方面,若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血常规结果可能不能单纯用肺炎来解释,需综合分析。
2.病原学检查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抗原,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明确病毒病原。
细菌培养:取痰液、血液、胸腔积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但细菌培养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结果回报较慢。
肺炎支原体检查:可通过支原体抗体检测(包括IgM和IgG抗体)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一定差异,如新生儿肺炎以细菌、病毒感染多见,而年长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对较多见。生活方式中,若小儿接触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可能增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影响病原学检查结果的判断。病史方面,若既往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史,此次检查需注意抗体结果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