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前要评估身体状况包括急性疾病期、过敏史等并了解禁忌人群如孕妇等;接种时要选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且告知医护自身健康等情况;接种后要留观30分钟、护理接种部位、观察不良反应;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并注意护理等、孕妇一般不建议接种特殊情况需评估、老年人接种前要评估基础健康状况接种后加强观察。
一、接种前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
若处于急性疾病期,如发热(体温≥37.3℃)、严重感染等情况,应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因为此时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低下或被疾病干扰的状态,接种疫苗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身体不适或影响疫苗接种后的反应观察。对于儿童来说,更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和身体体征,如幼儿发热时接种可能会增加高热惊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有过敏史者需谨慎,若对疫苗成分过敏则绝对不能接种。例如对酵母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因为疫苗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残留酵母相关成分,过敏体质者接种后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
2.了解接种禁忌人群
孕妇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乙肝疫苗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为了安全起见,通常暂缓接种。对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处于活动期等特殊基础疾病的人群,接种前需由医生综合评估接种风险和受益。比如本身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受到肝脏功能的影响,需要专业医生判断是否接种以及接种后的监测措施。
二、接种时注意事项
1.接种部位选择与操作规范
乙肝疫苗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部位进行肌内注射。要确保注射操作符合无菌原则,防止接种部位感染。医护人员需严格消毒皮肤,使用合格的注射器等接种器具。对于儿童,要安抚其情绪,尽量减少其紧张感,保证注射过程顺利,避免因孩子不配合导致接种部位不准确或出现意外情况。
2.告知医护人员相关情况
要向接种医护人员如实告知自身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等信息,包括既往是否有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等情况。例如曾有过接种其他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经历,需要让医生在接种乙肝疫苗时特别留意,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应对措施。
三、接种后注意事项
1.留观要求
接种后需在接种场所留观30分钟。这是因为少数人可能会在接种后短时间内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严重红肿、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留观期间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有无异常表现,如哭闹不止、精神萎靡等情况,以便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
2.接种部位护理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尽量不要沾水,避免感染。如果接种部位出现轻微红肿、疼痛等,一般属于正常反应,通常1-2天会自行缓解。但要注意不要随意搔抓或挤压接种部位,对于儿童要防止其用手抓挠接种部位,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加重红肿疼痛症状。
3.不良反应观察
关注全身反应,如接种后是否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8.5℃以下)、乏力、头痛、头晕等症状。如果出现中度以上发热(体温≥38.5℃)或持续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监测其体温变化,当儿童出现发热时可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但要避免用酒精擦拭,防止引起不适。一般轻度的全身反应通常会在1-3天内消退。
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需立即就医抢救。过敏性休克可表现为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时,要确保出生后及时接种第一针,并且按照0、1、6个月的程序完成全程接种。新生儿接种后,家长要注意记录接种时间和反应情况。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协助做好接种前后的护理,如接种前安抚儿童情绪,接种后观察儿童反应等。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不适或影响疫苗反应的判断。
2.孕妇
如前文所述,孕妇一般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但若有特殊情况经医生评估后需接种,要充分了解接种的风险和可能的受益,并且在接种后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孕妇接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3.老年人
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前要评估身体基础健康状况,如有慢性疾病需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接种。接种后要加强观察,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例如老年人接种后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注意与基础疾病引起的发热相鉴别,必要时及时就医。老年人接种部位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要更加注意局部的护理,防止感染等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