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切除手术即胆囊切除术有一定危险性,需从手术相关一般风险、不同人群特殊风险及术后远期风险考量。手术相关一般风险包括出血、感染、损伤周围脏器等;不同人群如老年、儿童、肥胖患者有各自特殊风险;术后远期有消化不良、胆管损伤相关远期风险等。不过随医疗技术进步安全性提高,医生会综合患者病情评估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一、手术相关的一般风险
1.出血风险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虽然现代手术技术不断进步,这种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但仍存在一定可能性。一般来说,在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操作下,大血管损伤出血的风险可控制在较低水平,但对于一些解剖结构变异或者复杂病情的患者,出血风险会相对增加。例如,在炎症较重的情况下,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离时损伤血管的概率会升高。
2.感染风险
包括切口感染和腹腔内感染等。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在1%-5%左右,但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者手术时间较长,切口感染的风险会增加。腹腔内感染主要是指术后发生胆汁漏等情况导致腹腔感染,其发生率一般在1%-3%左右。对于老年患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的控制相对困难,感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脓肿等。
3.损伤周围脏器风险
胆囊周围毗邻十二指肠、肝总管、胆总管等重要脏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有损伤这些脏器的可能。例如,损伤胆总管会导致胆汁漏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5%-1%;损伤十二指肠则可能导致十二指肠瘘,发生率相对更低,但一旦发生处理较为复杂。对于肥胖患者或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腔粘连严重的患者,这种周围脏器损伤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风险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可能会诱发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其发生风险较年轻患者高。例如,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概率约为2%-5%。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较差,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老年胆囊切除患者中可达到10%-20%,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5%-10%。
2.儿童患者
儿童胆囊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需要手术,其风险有其特殊性。儿童的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胆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相对更精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而且儿童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与成人不同,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另外,儿童胆囊切除术后可能会对胆汁的储存和排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的长期后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总体来说,儿童胆囊切除术的风险相对成人在某些方面更为突出,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可能更长,发生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会有较大影响。
3.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时,手术视野暴露困难,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从而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术中出血、感染等风险。同时,肥胖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风险较高,约为正常体重患者的2-3倍。另外,肥胖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也明显增加,因为肥胖导致血流缓慢等因素,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到正常体重患者的3-4倍。
三、术后远期风险
1.消化不良
部分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腹胀、腹泻等。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后,胆汁的储存和排放模式发生改变,胆汁持续流入肠道,在进食后不能像正常情况下有大量胆汁快速排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等物质。一般来说,约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术后数月至数年逐渐缓解。不过对于一些本身消化功能较差或者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能会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
2.胆管损伤相关远期风险
如果术中发生胆总管等胆管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远期的胆管狭窄等并发症。胆管狭窄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引起梗阻性黄疸、反复胆管炎等问题,需要再次手术进行修复,其修复的难度较大,且术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胆管损伤相关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较低,约为0.1%-0.5%,但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
总体而言,胆囊结石切除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于是否进行胆囊切除手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症状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权衡手术的获益和风险,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