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乙肝两对半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其有诊断乙肝感染、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监测乙肝患者病情等临床应用场景,检查前一般不需空腹但若同时查其他项目建议空腹且要告知医生用药情况,儿童需安抚情绪,检查后要止血儿童防搔抓采血部位且及时找医生解读结果儿童家长要详告孩子情况。
乙肝血清学检查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俗称“乙肝两对半”。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若HBsAg阳性,提示体内有乙肝病毒感染。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乙肝病毒后,HBsAg阳性的意义基本一致,但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的概率高于成人。生活中与乙肝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高危行为的人群需重点关注该指标。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乙肝病毒的感染力,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再度袭击。抗-HBs阳性一般有几种情况,一是接种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二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康复,且具有免疫力的标志。一般成年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概率相对较高,儿童接种后也需检测抗体情况来评估免疫效果。
乙肝e抗原(HBeAg):一般来讲,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HBeAg阳性的患者血液中乙肝病毒数量较多,病毒复制活跃,对肝脏的损害往往比较明显。不同年龄人群中,HBeAg阳性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儿童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更可能提示病毒处于活跃复制状态。
乙肝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通常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变异情况,此时即使抗-HBe阳性,病毒仍可能复制活跃。对于儿童患者,抗-HBe阳性时也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病毒复制情况。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抗-HBc是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的标志,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通常都会阳性。抗-HBc包括抗-HBc总抗体和抗-HBcIgM等亚型,抗-HBcIgM阳性常提示乙肝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具有传染性,多见于乙肝急性期。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抗-HBc的出现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抗-HBc的产生情况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感染状态。
乙肝血清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场景
乙肝感染的诊断:通过乙肝两对半的结果组合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例如,“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一般认为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弱,但也需结合HBV-DNA定量等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不同年龄患者的乙肝感染诊断依据相同,但儿童乙肝感染的慢性化处理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乙肝后更容易转为慢性携带状态。
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估:在接种乙肝疫苗前一般会先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了解是否已经感染乙肝及体内是否有抗体。接种疫苗后定期复查乙肝两对半,观察抗-HBs的产生情况,以评估疫苗接种是否成功。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可能需要更关注疫苗接种后的抗体产生情况,若抗体滴度较低,可能需要加强接种。
乙肝患者病情监测:对于已经确诊的乙肝患者,定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例如,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观察HBeAg、抗-HBe的转换情况等,评估病毒复制是否得到控制。不同年龄乙肝患者的病情监测频率和具体指标关注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肝脏功能等综合指标。
乙肝血清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一般不需要空腹,但如果同时要检查肝功能等其他项目,建议空腹。对于儿童患者,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哭闹等影响采血操作。检查前还需告知医生近期的用药情况,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乙肝血清学检查的结果。
检查后:采血部位要注意止血,儿童患者需防止搔抓采血部位。检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找医生进行解读,尤其是对于乙肝感染相关指标异常的情况,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进一步完善检查,如HBV-DNA定量等,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后咨询医生时,儿童患者家长需详细告知孩子的生长、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