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有早期症状如足部感觉异常、皮肤干燥脱屑等,进展期有足部溃疡、皮肤颜色改变等,检查包括神经功能检查如音叉检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血管检查如多普勒超声检查、经皮氧分压测定,预防需足部护理如温水洗脚、擦干保持干燥、定期检查和穿着合适鞋袜,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创面处理如清创、使用敷料和改善循环如用药物或手术。
一、糖尿病足的症状
1.早期症状
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早期可能出现足部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等。这是因为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足部神经的正常功能。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退变基础,更容易出现这种早期感觉异常。例如,长期高血糖环境下,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脱髓鞘等改变,导致足部感觉传递异常。
足部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等情况,这与糖尿病导致的皮肤代谢异常有关。一些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皮肤褶皱多,高血糖环境更易引发皮肤问题。
2.进展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足部溃疡。溃疡好发于足趾、足跟等部位。如果患者合并有足部畸形,如高弓足、锤状趾等,局部皮肤长期受到异常压力,更容易发生溃疡。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对足部局部压力分布改变,也会增加溃疡发生风险。
足部皮肤颜色改变,如出现苍白、发紫等情况,提示足部血液循环可能出现问题。糖尿病血管病变会使足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供应,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病变更易加重。
二、糖尿病足的检查
1.神经功能检查
音叉检查:用128Hz音叉触碰足背、足跟等部位,评估患者振动觉。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振动觉阈值升高,无法感知音叉振动。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退变和血管老化,振动觉检查更具意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电生理检查,测定足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能更客观地评估神经损伤程度。这对于早期发现亚临床神经病变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长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该检查可早期干预。
2.血管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测定足部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内径等,评估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周围脂肪堆积可能影响超声检查准确性,需要更仔细操作。
经皮氧分压测定:通过测定足部皮肤的氧分压,反映足部组织的氧供情况。当氧分压降低时,提示足部组织缺血,这对于判断糖尿病足的缺血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该指标变化需结合整体病情综合分析。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
1.足部护理
每天用温水(37-40℃)洗脚,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对于感觉减退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无法准确感知水温,更要注意控制水温。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需家人协助监测水温。
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要擦干足趾间的水分,保持足部干燥。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易潮湿,潮湿环境利于细菌滋生,所以保持干燥很重要。
定期检查足部,查看是否有破损、红肿、水疱等情况。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差,家长要帮助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问题。
2.穿着合适鞋袜
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异常,不合适的鞋子会造成局部压力过大或摩擦。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脂肪厚,更要选择宽松的鞋子以减少局部压力。
袜子要选择棉质、柔软、无接缝的袜子,避免穿化纤袜等易引起摩擦的袜子。儿童糖尿病患者皮肤娇嫩,棉质袜子能更好保护足部皮肤。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
1.控制血糖
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理想范围。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有所差异。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左右,但对于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8%左右,以避免低血糖风险。药物方面,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等。
2.创面处理
对于足部溃疡,要进行清创处理,去除坏死组织。根据溃疡感染情况,可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如果溃疡合并严重感染,需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儿童糖尿病足溃疡由于其组织修复特点,清创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损伤正常组织。
采用创面敷料促进愈合,如使用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等。这些敷料能保持创面湿润环境,利于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不同类型敷料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创面,需要根据创面具体情况选择。
3.改善循环
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对于血管病变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等。但手术风险需根据患者整体情况评估,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差,要综合考虑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