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食有消化系统表现如食欲变化、腹胀、呕吐、大便异常,全身表现有口臭、睡眠不安、低热,不同年龄儿童症状特点不同,肥胖儿童腹胀等症状更明显,有基础疾病儿童积食症状易被掩盖或加重基础疾病症状。
一、消化系统表现
1.食欲变化
儿童积食时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表现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不愿意进食。这是因为胃肠道内食物堆积,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胃肠蠕动减慢,导致孩子没有饥饿感。例如,原本喜欢吃的食物,现在看到却没有进食的欲望。
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异常贪食后又拒食的情况,前期可能因家长不恰当喂养导致短时间内进食过多,随后出现拒食现象,这是因为积食引起胃肠不适,影响了正常的进食反射。
2.腹胀
腹部触摸有胀满感,用手轻轻拍打腹部会有比较沉闷的声音。这是由于食物在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排空,积聚产生气体,导致肠道扩张,引起腹胀。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腹部不舒服,不愿意被触碰腹部,或者自己用手揉肚子等动作。
腹胀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导致呼吸稍显急促,因为腹胀使腹腔内压力升高,对胸腔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
3.呕吐
呕吐是儿童积食常见的症状之一。呕吐物多为酸腐味的不消化食物,这是因为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发酵后产生异味。如果积食情况较轻,可能是偶尔呕吐1-2次;如果积食较严重,可能会频繁呕吐。例如,孩子在进食后不久,就将吃进去的食物呕吐出来,呕吐物中可以看到未消化的饭菜等。
有些孩子可能会伴有恶心的表现,表现为咽部有不适感觉,想要呕吐但又不一定能吐出东西。
4.大便异常
大便性状改变,可能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大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孩子排便时会用力,甚至可能因排便疼痛而哭闹。这是因为积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增加,使大便干结。
也可能出现大便溏稀且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由于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随着肠道蠕动排出体外,表现为大便中含有较多未被消化的菜叶、饭粒等。同时,大便的次数也可能发生变化,可能会减少或者增多。
二、全身表现
1.口臭
孩子呼出的气体有酸腐味,这是因为积食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产生有异味的气体,通过口腔呼出。例如,早上起床后可以明显闻到孩子口腔中有难闻的气味,这是积食在口腔中的表现之一。
2.睡眠不安
孩子在睡眠中容易翻动、哭闹,不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是因为胃肠不适,孩子的腹部有胀满、疼痛等感觉,影响了睡眠质量。比如,孩子原本可以安稳入睡,但积食后会频繁醒来,睡眠过程不踏实。
3.低热
部分积食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胃肠道内食物堆积,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毒素,这些毒素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导致体温轻度升高。但需要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感染性发热通常体温可能更高,且伴有其他感染相关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三、不同年龄儿童积食症状特点
1.婴儿期(0-1岁)
婴儿积食时可能表现为频繁吐奶,除了吐出未消化的奶液外,呕吐物酸臭味更明显。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喂养不当容易导致积食。同时,婴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在吃奶时也不能安静,吃几口就哭闹,腹部可能会出现胀气,用手触摸腹部较硬。
2.幼儿期(1-3岁)
这个阶段的幼儿除了上述消化系统和全身表现外,可能会更明显地表现出对食物的抗拒,语言表达相对能清楚一些,可能会告诉家长肚子不舒服。而且在活动时可能会因为腹部不适而不愿意大幅度运动,喜欢蜷曲身体。
3.学龄前期(3-6岁)
学龄前期儿童积食时,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稍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为身体的不适影响了整体的状态。同时,可能会出现面色不佳,皮肤看起来没有光泽,这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影响了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了整体的身体状态。
四、特殊人群(如肥胖儿童、有基础疾病儿童)积食症状特点
1.肥胖儿童
肥胖儿童本身可能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积食时消化系统的负担更重,腹胀等症状可能会更明显。由于体重较大,腹部脂肪堆积,腹胀的表现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但触摸腹部时能感觉到比正常儿童更硬的质地。而且肥胖儿童积食后,更容易出现呼吸方面的影响,因为腹部脂肪厚,腹胀对胸腔的压迫更显著,可能会出现呼吸加快等情况。
2.有基础疾病儿童
对于有先天性消化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积食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掩盖或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例如,有先天性幽门狭窄的儿童,本身就存在幽门梗阻情况,再发生积食时,呕吐等症状可能会更加频繁和严重,而且呕吐物可能会更多。同时,基础疾病儿童积食后,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其身体对积食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