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解剖结构特点)、环境因素(室内环境不佳、居住地区气候因素)、喂养因素(母乳喂养不足、辅食添加不合理)、其他因素(缺乏户外活动、护理不当)。
一、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宝宝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在发育过程中,如免疫球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它是呼吸道黏膜局部抵御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宝宝体内sIgA水平较低时,呼吸道黏膜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能力就会减弱,容易发生感染。一般来说,婴儿时期sIgA水平相对成人低很多,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升高,但在整个婴幼儿阶段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淋巴细胞功能不成熟,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在宝宝出生后需要逐渐完善,比如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细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婴幼儿时期T淋巴细胞的功能相对较弱,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有限;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也不如成人,难以快速有效地针对入侵的病原体产生足够量的特异性抗体来清除感染。
2.解剖结构特点
鼻腔相对狭窄,宝宝的鼻腔比较短小,鼻道较窄,鼻黏膜柔嫩且血管丰富,一旦发生感染,鼻黏膜容易肿胀,导致鼻塞,影响通气,进而影响宝宝的呼吸和进食等,而且狭窄的鼻腔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容易导致分泌物潴留,为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喉部相对狭窄,喉部软骨柔软,声门裂较窄,黏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轻微的炎症就容易引起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尤其是在发生急性喉炎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危及宝宝生命。
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黏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较差,不能很好地清除侵入的微生物,所以容易发生感染且炎症容易扩散,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
二、环境因素
1.室内环境不佳
通风不良,如果室内长时间不通风,空气污浊,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宝宝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反复接触病原体而发生呼吸道感染。例如,冬季很多家庭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室内空气得不到及时更换,病原体浓度会逐渐升高。
空气污染,包括室内的二手烟污染、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二手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刺激宝宝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宝宝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新装修的房屋中如果甲醛等超标,也会对宝宝的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
2.居住地区气候因素
气温变化大,如果所在地区气温波动较大,宝宝不能及时适应温度的变化,就容易因着凉而发生呼吸道感染。比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宝宝的鼻黏膜血管会发生收缩和扩张的变化,如果调节不及时,就容易引发感冒等呼吸道感染。
湿度不适宜,空气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都不利于宝宝呼吸道健康。空气过于干燥时,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受到影响,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病原体;空气过于潮湿则容易滋生霉菌等微生物,宝宝吸入后也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三、喂养因素
1.母乳喂养不足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免疫物质,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如果宝宝母乳喂养不足,摄入的这些免疫物质减少,就会导致宝宝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例如,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相比部分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相对较低,就是因为母乳中的免疫成分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
2.辅食添加不合理
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可能影响宝宝的营养摄入和健康。辅食添加过早,宝宝的消化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辅食添加过晚,宝宝不能及时从辅食中获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导致营养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另外,辅食中如果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也会影响宝宝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免疫力。比如维生素A缺乏时,会使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角化,容易发生感染。
四、其他因素
1.缺乏户外活动
宝宝如果长期缺乏户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机会减少,不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还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缺乏户外活动也会使宝宝的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般建议宝宝每天要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比如1-2小时,这样可以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2.护理不当
比如穿衣过多或过少,穿衣过多时宝宝活动后容易出汗,汗液蒸发又会带走热量,导致宝宝着凉;穿衣过少则容易使宝宝受寒,引发呼吸道感染。另外,不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洗手等,宝宝的手接触到病原体后再触摸口鼻等部位,就容易将病原体带入呼吸道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