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由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引发颈部淋巴结炎)或非感染因素(免疫系统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引起就医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感染因素需对症支持治疗或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因素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治疗儿童处理时要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注意物理降温及观察一般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再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儿童常见的如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表现;风疹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且疼痛,同时有皮疹等表现。研究表明,在儿童病毒感染病例中,颈部淋巴结肿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病毒感染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增生、肿胀,从而出现肿大疼痛。
细菌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炎,细菌感染颈部淋巴结后,导致淋巴结充血、水肿,出现肿大疼痛,局部可能有红肿热痛的表现,严重时可形成脓肿。例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容易并发颈部淋巴结炎。
2.非感染因素
免疫系统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且疼痛,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这类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组织器官导致的。
恶性肿瘤:虽然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如淋巴瘤,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都可能表现为颈部淋巴结无痛性或疼痛性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还有白血病,也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有贫血、出血、发热等表现。
二、就医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会检查身体其他部位有无类似的淋巴结肿大,还会查看咽部、扁桃体等部位有无感染病灶。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导致的颈部淋巴结炎,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症标志物,细菌感染时CRP常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及炎症程度。
病原学检查:如怀疑EB病毒感染,可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怀疑风疹病毒感染,可进行风疹病毒抗体检测等,以明确病原体。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颈部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淋巴结是炎性还是实性占位等,对于鉴别淋巴结肿大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例如,超声可以发现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消失等炎性表现。
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如怀疑恶性肿瘤时,CT或MRI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颈部及全身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以及有无周围组织侵犯等,但一般是在超声等初步检查后根据需要选择。
三、处理措施
1.感染因素处理
病毒感染:如为病毒感染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让儿童多休息,多饮水。如果发热体温较高,可采用物理降温等方式,如用温水擦拭儿童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果是EB病毒感染等特殊病毒感染,可能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但一般病程具有自限性。
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颈部淋巴结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在使用抗生素前,可能需要根据病情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例如,对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等。
2.非感染因素处理
免疫系统疾病:如果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涉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需由风湿免疫科医生根据患儿情况制定。
恶性肿瘤:如果考虑为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需要及时转至儿童血液科或肿瘤科进行进一步的系统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四、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处理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时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在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对于物理降温,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温度和方法,避免冻伤儿童。在就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淋巴结肿大变化等。同时,家长要给儿童提供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儿童的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如果儿童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要及时再次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