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分类有感染性(含细菌、病毒、真菌性皮肤病)、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白癜风、红斑狼疮),诊断需详细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皮肤护理、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外用、系统用药),特殊人群如儿童皮肤薄嫩易患特定皮肤病治疗选温和药并保湿等,老年人皮肤老化易干燥瘙痒需保湿及谨慎用药,女性特殊部位易患相关皮肤病需注意局部清洁等。
一、常见皮肤病分类及特点
(一)感染性皮肤病
1.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脓疱,易破溃结痂,具有接触传染性,好发于儿童,夏季高发,皮损常见于暴露部位。2.病毒感染性皮肤病:例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但易复发,与机体免疫力下降相关。3.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如体癣,由皮肤癣菌感染所致,多表现为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二)过敏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皮肤或黏膜接触外界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有明确接触史,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严重时可出现大疱,去除接触物后经适当处理可逐渐好转。2.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渗出;慢性期则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3.荨麻疹: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表现为风团样皮疹,伴明显瘙痒,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生,病因复杂,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
(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1.白癜风:因黑色素细胞被破坏,导致皮肤出现白斑,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遗传、氧化应激等有关,白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进展期白斑可扩大、增多。2.红斑狼疮:分为皮肤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型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多系统,如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蛋白尿等,是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因素相关。
二、皮肤病的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发病时间、诱因(如接触史、用药史、饮食等)、症状特点(瘙痒程度、皮疹分布及演变等)、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例如,接触性皮炎需明确接触的可疑物质;湿疹患者要了解有无过敏体质及家族过敏史。
(二)体格检查
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分布、大小等特征,如感染性皮肤病的皮疹有无脓疱、水疱等特异性表现;过敏性皮肤病的皮疹有无红斑、风团等特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皮疹有无典型的红斑、白斑等表现。同时检查皮肤的质地、温度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感染性皮肤病可进行病原菌涂片、培养等;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可检测自身抗体等,辅助明确诊断。例如,怀疑真菌感染时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检测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
三、皮肤病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对于干燥性皮肤病(如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可使用保湿剂,维持皮肤屏障功能。2.生活方式调整: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致敏食物;感染性皮肤病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根据皮肤病的不同阶段及类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感染性皮肤病急性期有渗出时可选用湿敷剂,亚急性期选用糊剂或乳剂;过敏性皮肤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2.系统药物:感染性皮肤病根据病原菌选用相应抗生素或抗病毒、抗真菌药物;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及规范。
四、特殊人群皮肤病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皮肤病
儿童皮肤薄嫩,屏障功能不完善,易患湿疹、脓疱疮等。治疗时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同时要注意皮肤保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外界刺激,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皮肤病
老年人皮肤老化,皮脂腺、汗腺功能减退,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症等。治疗时注重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选用滋润性好的外用药物。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需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三)女性特殊部位皮肤病
女性会阴部、乳房等部位易患接触性皮炎、股癣等。需注意局部清洁卫生,穿着透气衣物,避免局部潮湿闷热。发生皮肤病时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用药时要考虑女性特殊生理时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