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儿童易激惹、老年躯体不适突出,女性更易患且与社会心理等有关,生活方式影响发病与复发,病程反复发作规范治疗可缓解但复发率高,儿童未及时干预影响生长发育学习、老年与躯体病相互影响预后复杂;焦虑症核心症状是过度紧张不安恐惧伴自主神经紊乱,儿童有学校恐怖症等、青少年有社交焦虑等,女性患病率高与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有关,高压力生活方式易引发,病程广泛性焦虑多迁延惊恐障碍突发突止,经合适治疗预后较好,儿童早期干预、老年积极治疗共病可改善;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涉神经递质失衡及脑区结构功能异常,儿童老年性别生活方式影响发病机制,焦虑症涉GABA系统功能失调及蓝斑等神经结构,儿童家庭环境早期经历、老年神经递质年龄躯体病影响机制,性别激素变化影响,高压力生活方式参与发病机制。
一、核心症状表现差异
抑郁症:主要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情绪低落表现为持久的心情压抑、悲伤,仿佛心中笼罩着阴霾,例如患者可能整天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兴趣减退是指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如hobbies(爱好)、社交等,都失去了热情,原本喜欢看电影、和朋友聚会,现在都觉得毫无乐趣可言。快感缺失则是难以从日常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即使做了一些通常能带来愉悦的事情,也感受不到那种喜悦。在年龄方面,儿童抑郁症可能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典型的情绪低落;老年抑郁症可能伴有躯体不适症状更突出等特点。性别上,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患抑郁症,但这也与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可能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有抑郁病史的人群若生活方式不调整,复发风险更高。
焦虑症:核心症状是过度的紧张、不安、恐惧,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患者会莫名地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处于一种持续的警觉状态,感觉随时都可能有危险降临。比如总是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出问题、工作会出现差错等。年龄上,儿童焦虑症可能表现为学校恐怖症等,青少年可能出现社交焦虑等;老年焦虑症可能与躯体疾病共病情况更复杂。性别上,女性焦虑症患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长期高压力状态下的生活方式易引发焦虑症,有焦虑病史者若生活方式未改善,复发可能性大。
二、病程及预后特点不同
抑郁症: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短则几周,长则数月甚至更久。经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缓解,但有较高的复发率。在儿童抑郁症中,若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学习等;老年抑郁症患者预后相对复杂,常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康复进程可能较慢且易反复。女性抑郁症患者在产后等特殊时期复发风险增加,男性抑郁症患者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等,也会影响预后。
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病程多迁延,症状时轻时重;惊恐障碍发作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但容易反复出现惊恐发作。焦虑症经过合适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儿童焦虑症若早期干预,预后较好;老年焦虑症患者若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处理好共病的躯体疾病,也能有效改善症状。女性焦虑症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阶段可能症状波动,男性焦虑症患者若能减少压力源等,预后也较乐观。
三、发病机制方面差异
抑郁症:神经生物学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功能低下被认为与抑郁症发病相关。另外,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前额叶皮质、海马等脑区的形态和功能改变也与抑郁症有关。在年龄因素上,儿童期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神经递质系统等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在神经发育层面有其独特性;老年期大脑老化,神经退行性变等因素参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性别方面,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如雌激素、孕激素等的波动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系统,从而在发病机制上与男性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进而参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有抑郁病史者睡眠问题若未改善,会加重神经递质失衡等发病机制相关的病理过程。
焦虑症:神经生物学机制与GABA(γ-氨基丁酸)系统功能失调有关,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功能不足会导致大脑兴奋-抑制平衡失调,引发焦虑。脑内的蓝斑等神经结构在焦虑症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年龄上,儿童焦虑症发病机制中可能与家庭环境、早期经历对大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有关,比如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发育参与焦虑症发病;老年焦虑症发病机制中,脑内神经递质随年龄变化以及躯体疾病导致的内环境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性别上,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对GABA系统等神经递质相关机制的影响可能使得女性更易发生焦虑症。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和神经结构,参与焦虑症发病机制,有焦虑病史者若生活方式依旧紧张,会进一步强化发病机制相关的病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