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咳嗽变异性哮喘是特殊类型哮喘,以慢性干咳超8周、夜间或凌晨及运动遇冷加重为表现,发病与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相关,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需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等,还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治疗护理并避免孩子接触吸烟环境。
发病机制
1.气道炎症:与典型哮喘类似,气道存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受损,炎性细胞浸润,如嗜酸性粒细胞等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例如,研究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且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等一系列改变,从而引发咳嗽。
2.气道高反应性:患儿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度敏感状态,如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轻微刺激即可引起气道痉挛和咳嗽。这种高反应性具有个体差异,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哮喘家族史的儿童发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险相对更高。
临床表现
1.咳嗽特点:咳嗽较为突出,多为刺激性干咳,没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的呼吸困难表现,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比如,孩子可能在接触到过敏原(如宠物毛发)后出现长时间的咳嗽,持续时间较长。
2.发作时间规律:夜间及凌晨咳嗽往往更为明显,这与夜间人体的生物钟、气道的神经调节等因素有关。部分孩子可能在运动后咳嗽加重,因为运动时气道会受到机械刺激且呼吸频率加快,诱发气道反应。
3.其他表现:一般没有发热等感染症状,但可能合并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患儿可能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表现,这也提示其过敏体质的背景。
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咳嗽的情况,包括咳嗽持续时间、性质、发作规律、诱发因素等,还需了解家族过敏史,如父母是否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
2.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在缓解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可能闻及呼吸音增粗,但一般没有典型哮喘发作时的哮鸣音,不过也有部分患儿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3.辅助检查
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指标,若结果呈阳性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对于能配合的儿童可进行该项检查,不配合的儿童可考虑支气管舒张试验等其他肺功能相关检查。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有助于病因诊断和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
胸部X线或CT检查:一般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胸部X线多无明显异常,CT检查可能发现气道壁增厚等表现,但并非常规检查项目。
治疗原则
1.避免接触过敏原:明确过敏原的患儿应尽量避免接触,如室内保持清洁,定期清扫灰尘,使用防螨床品等;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等。这是预防咳嗽发作的重要措施,因为避免接触过敏原可减少气道的刺激,降低炎症反应。
2.药物治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的主要药物,通过吸入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气道,如布地奈德等。对于儿童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以保证药物有效到达气道。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可抑制白三烯的生物活性,减轻气道炎症和痉挛,适用于不能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或作为其替代治疗药物。
3.其他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增强患儿的体质,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等,但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进行。
对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考虑
1.年龄因素:
婴幼儿期: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幼儿咳嗽情况,若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感染诱因,应及时就医。
学龄期儿童:生活方式相对多样,要注意避免接触学校环境中的过敏原等,如某些教室中的粉尘等。同时,运动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生活方式,但要注意运动时的环境和强度,避免因运动诱发咳嗽。
2.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儿童的过敏体质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在诊断和治疗中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某些坚果等。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维持患儿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室内尘螨、霉菌等过敏原的滋生。
运动方面:鼓励适当运动,但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和环境,运动前可适当热身,运动中注意呼吸调节,若运动后出现咳嗽加重,需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
温馨提示
对于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定期带孩子复诊,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咳嗽发作对生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注意避免让孩子接触吸烟环境,二手烟会加重气道炎症,不利于病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