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需关注发病情况、伴随症状、既往史和家族史;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情况、肺部及其他系统检查;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过敏原检测)、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肺功能检查(适用于5岁以上配合患儿),各部分检查内容及意义不同,共同为明确小儿咳嗽病因提供依据。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
对于小儿咳嗽,要询问起病的急缓,是突然出现还是逐渐发生。比如急性起病的咳嗽可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异物吸入等情况;而慢性咳嗽则需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不同年龄小儿发病情况有所差异,新生儿期咳嗽往往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呼吸增快、口吐泡沫等;婴幼儿期咳嗽可能与呼吸道感染、呛奶等有关。
了解咳嗽发生的时间规律,比如是否有晨起或夜间咳嗽加重的情况。咳嗽变异性哮喘常表现为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可能在进食后尤其是平卧时加重。
2.伴随症状
若咳嗽伴有发热,多提示呼吸道感染,如感冒、肺炎等。不同病原体感染发热特点不同,病毒感染常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可能为高热。
咳嗽伴喘息,要考虑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支气管哮喘多见于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发作时可闻及双肺哮鸣音;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下小儿,尤其6个月以内婴儿,除喘息外还可伴有三凹征等。
咳嗽伴呼吸困难,可能是喉炎、气胸、肺炎等情况。喉炎时小儿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犬吠样咳嗽;肺炎患儿除呼吸困难外还可有发绀等表现。
咳嗽伴咯血,需考虑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肺结核患儿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支气管扩张患儿常有反复咳嗽、咳大量脓痰及咯血。
咳嗽伴呕吐,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常可伴有呕吐,尤其是婴幼儿期胃食管反流较为常见。
3.既往史
询问小儿既往是否有呼吸道疾病史,如反复肺炎、支气管哮喘等。有支气管哮喘既往史的小儿咳嗽更需考虑哮喘相关情况。
有无过敏史,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及接触性过敏等。过敏体质的小儿发生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咳嗽等的风险较高。
有无异物吸入史,小儿尤其是1-3岁小儿好奇心强,易发生异物吸入,如误吸小玩具、豆类等,可导致突发呛咳。
4.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小儿,其发生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的概率增加。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
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频率、节律等。精神萎靡、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存在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心肺疾病。
测量体温,了解体温变化情况,发热程度可辅助判断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肺部检查
听诊肺部呼吸音,注意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增强、减弱或消失。肺部呼吸音粗常提示有呼吸道炎症;听到干湿啰音则更支持肺部有病变,湿啰音多见于肺炎、支气管炎等,干啰音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音,若存在胸膜摩擦音可能提示胸膜炎等疾病。
3.其他系统检查
检查咽部,观察咽部有无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及分泌物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
检查心脏,了解心率、心律等情况,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伴有咳嗽症状,如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肺血增多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
检查腹部,胃食管反流患儿可能有腹部膨隆等表现,腹部触诊可初步判断有无腹部器质性病变。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时往往升高,病毒感染时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及炎症程度。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涂片或培养等检测病原体,如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对于怀疑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可检测支原体抗体,如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支原体感染。
过敏原检测:对于考虑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过敏性相关咳嗽的小儿,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后可指导避免接触及进一步治疗。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小儿肺部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肺炎患儿胸部X线可表现为肺部片状阴影;支气管异物患儿可发现肺部透亮度改变、肺不张或肺气肿等表现;支气管扩张患儿可能有肺纹理增粗、紊乱或卷发样阴影等。
胸部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肺部疾病,如不典型的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胸部CT较X线更能清晰显示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但需注意CT检查的辐射风险,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3.肺功能检查
对于年龄较大(5岁以上)能够配合的小儿,可进行肺功能检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可发现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呈阳性。但小儿肺功能检查结果解读需结合年龄等因素,且小年龄儿童配合度差时检查结果准确性受限。



